文/KPMG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團隊共同主持人蘇嘉瑞、KPMG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郭欣頤
COVID-19疫情雖然對照顧人力造成嚴重衝擊,但也同時加速產業轉型與新的商機,讓智慧照顧處於創新的關鍵轉捩點,尤其在嘗試多年後,台灣的資訊科技與醫療照顧這兩大量能是否真能跨域整合,或是國內照顧機構在進入智慧照護時所面臨困境與機會,確實有必要進行本土化實證以進行瞭解。
近8成照護單位著手數位應用
依據安侯建業(KPMG)與中華徵信所於2022年對超過200位國內包含醫療機構及長照業者,所進行實證調研的《智慧照護創新趨勢調查》報告顯示,歷經近3年疫情影響,已有近8成(76% ) 的照護單位表示已著手進行與規劃數位運用,顯示智慧科技將是照護產業未來成長的驅動力。
數位照護的前3大應用技術分別為雲端(58% )、大數據(37% )以及人工智慧(7% ),亦即利用雲端資料庫建置,擺脫或減少傳統紙本記錄,並使用大數據預測受照顧者的健康狀況、以及利用人工智慧判讀及進行風險預測。也就是說,智慧科技將扮演照護產業轉型關鍵,使「遠距」、「居家」等新型態照顧模式成為可能。
另因「連續性整合照顧」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如何透過科技打破時空藩籬,讓受照顧者在機構或居家就能得到精準照顧服務,甚至進一步將族群擴展至亞健康與健康者,已是目前照護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使用目的與應用領域上,已採用數位照護策略的業者大多希望透過數位科技達到「增進作業流程效率」(45.10%) 以及「提升照顧服務品質」(35.95%) 的效益;而運用新興科技方面,主要以醫療數據平台(43.79%) 、環境安全監控(34.64%) 及遠距醫療(31.37%) 為前3大領域,此3大領域有助整合全方位資源,在「人力成本」與「照顧品質」兼顧下,推動「服務去中心化、資料數據中心化」的轉型模式,帶動以人為中心的全人照護模式。
驅動力在於異業合作與多元附加服務加持
超過5成的照護單位則認為「異業合作」與「多元附加服務」將成為大健康生態系主要前進的驅動力。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除醫療機構係以「智慧醫院」(65.52% ) 為優先考量外,其他照顧產業則將以照護服務為核心向外延伸,像是復健復能56.03% )、生活照顧(52.59% ) 及失智失能預防(52.59% ) 便為主要服務的發展導向。
未解痛點:誤報困擾、科技導入促財務和資安壓力
智慧照顧的缺點也昭然若揭。如同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於該調研訪談中提到,以醫院結合社區,將醫院當作塔台,透過華碩、宏碁及廣達等資通科技來將數據資訊高度整合,結合社區中的診所、里辦公室、長照據點及行動裝置進行健康檢測與評估,已證實能將「疾病診治」的治療思維、轉為「功能強化」的預防思維。
而誠如崇恩集團執行長龔威華所談,如何讓住民們「無感」的量測、如何讓照顧者減少「False Alert(誤報)」的困擾、及如何讓經營者於導入時減少「財務」的壓力,則是發展智慧照顧時仍待解決的缺點。
然於轉型過程中也遇上諸多挑戰。從報告中得知,在發展數位化時的前未解痛點:誤報困擾、科技導入促財務和資安壓力大挑戰分別是:數位人才的不足(40.3% )、軟硬體投資支出較高(36.82% )、以及訓練成本較高(30.35% ) 等因素。對於中小型機構來說,資金需求過高(47.92% ) 更是轉型時的主要挑戰,同時「資安疑慮」也揮之不去。
可見照護與科技互相合作時,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科技業者需協助改善基礎設備尚未完善的因素,而照護產業採納新興科技的關鍵則在於人才及營運成本,雙方應尋覓適合的應用技術與落地場域,並善用異業結盟以改善既有痛點。
政府政策亦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不論是收費限制、租稅優惠或是創新服務的法規鬆綁,協助照護機構方創造足夠盈餘以投資數位照顧。例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已將「數位醫療」及「精準醫療」納入投資抵減等租稅優惠的產促範圍內,再加上青松健康集團剛經櫃檯買賣中心審議後亦於2022 年12 月下旬興櫃交易,更是優質長照服務機構進入資本市場的最佳例證。且最近公布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也擴大了慢性病長期用藥照護、疾病末期照護及行動不便照護等適用範圍,將可滿足醫康養連續性照顧在科技照顧的整合需求。
最後,從全球的投資角度來看,依據《2022 年KPMG全球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指出,醫療資通訊產業估值將持續成長,其中以「遠距照護」、「數位紀錄」及「流程優化」這3方面為未來2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更印證了只要台灣的資通產業與照顧業者強強聯手,整合各自利基並解決前述痛點,將能為大健康市場創造出實際商機。
作者為KPMG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團隊共同主持人蘇嘉瑞
作者為KPMG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郭欣頤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3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