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專欄】從社區照顧到社區共生 台灣在地實踐之路

【林玉琴專欄】從社區照顧到社區共生 台灣在地實踐之路
2023/03/09

源自英國的「社區照顧」概念已在台推行30年,近幾年更開始崇尚日本和德國的「社區共生」,以居民為主體,提出對生活的期待,共同發展出符合在地需求的服務,看似需要被協助的長者、身心障礙者和幼兒,都能發揮個人能量成為助人者,不需區分誰是照顧者、誰是被照顧者,增強彼此的生活連結。

台灣「社區共生」發展可以很多元,但受限於法令規定,多數還是落入長照服務項目的框架。在嘉義市有一處「好伴共生小園」,和日本富山型日照服務一樣發跡自民宅內,由筆者和民宅主人葉育芬共同設計,先從服務里內長者和障礙者午餐開始,慢慢成為居民話家常的客廳。

「好伴共生小園」的客廳由住宅車庫改建而成,緊鄰寬敞的庭院菜圃,過去鐵門常關的空間,讓原本只在垃圾車經過時相遇的鄰居,成為每日入坐的自家人,新鮮蔬菜更成為共生首部曲「厚福花甲食堂」的基本菜餚,家裡有好吃的也都帶來共享。

嘉義市有一處「好伴共生小園」從服務里內長者和障礙者午餐開始,慢慢成為居民話家常的客廳。(圖片來源/林玉琴)

嘉義市有一處「好伴共生小園」從服務里內長者和障礙者午餐開始,慢慢成為居民話家常的客廳。(圖片來源/林玉琴)

2022年剛開辦的「厚福花甲食堂」,用餐人數從20人開始,至今近80位長者和身心障礙者,廚師和助手,都是退休一族。他們成為供餐對象之餘更自告奮勇協助料理,不但沒喊累還覺得很有意義。

由社區長者和身心障礙者,從廚師到助手都是退休一族,2022年開辦的「厚福花甲食堂」,用餐人數從20人開始增加至今近80位。(圖片來源/林玉琴)

由社區長者和身心障礙者,從廚師到助手都是退休一族,2022年開辦的「厚福花甲食堂」,用餐人數從20人開始增加至今近80位。(圖片來源/林玉琴)

若是行動不便無法前來呢?此時是社區互助的最佳實踐,長者們會自主協調相距最近的一位人員送餐到家並探訪。此外,還有一位最受歡迎的憨兒好幫手翔翔隨時待命。翔翔不僅會主動幫忙搬重物,最近也幫忙車禍受傷的「叔叔」送餐,不是爺爺喔!加上他總是帶著笑容真誠地說:「您是最棒的麻吉!」溫暖了隱藏的孤寂心,也讓他備受歡迎。

憨兒好幫手翔翔臉上總帶著真誠的笑容,是社區互助的最佳實踐,主動幫忙搬重物還會幫忙送餐。(圖片來源/林玉琴)

憨兒好幫手翔翔臉上總帶著真誠的笑容,是社區互助的最佳實踐,主動幫忙搬重物還會幫忙送餐。(圖片來源/林玉琴)

「好伴共生小園」沒有政府下指導棋,沒有被限定的服務對象和模式,在一個真正的住家中,互相陪伴共助共享,結合居民力量,退休護理師分享保健知識、老師安排學生來服務,共創共好共榮的幸福生活。不依賴政府的社區力量正在興起,讓小而美的社區共生不再是口號。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3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