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臺灣的人口結構及危機
臺灣從2018年從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2018)指出,臺灣很有可能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以上。另外,根據World Population Review的調查(2019)發現,臺灣婦女的生育率是受調查國家中的最後一名,平均每位臺灣女性僅生育1.2個小孩,代表著未來須照顧老年口的青壯年人口占比將逐漸減少,臺灣未來的扶老比將逐年上升,青壯年族群在照顧失能、高齡長者的負擔將會越來越沉重。因此,廣泛建置長期照顧機構及提供相關的照護服務,是政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任務。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或意外失能,面對這樣的議題,我們都是局內人。
在本文中,將以「失能長照議題」的網路聲量作為探究標的。首先,透過整體的聲量趨勢、熱門文章了解網友對那些議題感高度興趣,接著透過頻道來源分析了解哪個媒體平台佔有較多的討論聲量,最後則是針對網友的族群、維度間的聲量進行深入的剖析,進一步了解失能長照議題的討論方向及各族群關注的討論焦點。內容編排如下:
- 網路聲量趨勢分析 (選前 vs 選後)
- 聲量的頻道來源分析
- 以族群分析比較不同族群間討論的差異
- 釐析長照政策網路討論的內容:維度分析與關鍵字分析
接下來,焦點將更著重在「長照2.0政策」的討論,除比較政策面各維度內容,也更加關注政治面的議題,探究去年大選3組直轄市市長候選人提出的長照政見所各自得到的好感度回饋,以及網友在網路上討論的風向為何。
長照議題的網路聲量趨勢
從聲量趨勢圖中可以發現:在去(2018)年11/24選舉日之前,有著較多的討論高峰波段,導因於候選人在該時期打出長照相關的政治性議題,原先社會既存的長照討論聲量再累加上去所致。大選過後,可以發現選舉前高聲量波段不再,平均聲量稍降低,但有關長期照護的相關聲量仍然持續不輟。接下的篇幅則分別針對選舉前、選舉後分別進行的聲量趨勢探究。
選舉前的聲量趨勢
觀察選前趨勢,其中有2個高峰與柯文哲的銀髮照顧政策有關,顯見長照政策的話題在選舉前的期間,確實拉抬了整體的討論聲量,其他候選人如姚文智、丁守中所提出之恢復敬老金政見,也在網路上引起廣大的討論聲量。其餘2個高峰討論長照人力目前的訓練不足、機構建置不夠所釀成的社會現象和悲劇,大部分的網友皆留言表示不捨與難過,更有網友拋出是否合法化安樂死的議題,以減輕長照的財政負擔。
選舉後的聲量趨勢
選舉期間,網友仍聚焦柯文哲砍重陽補助金導致選戰艱辛;選後,長期照護議題的討論聲量持續不輟,各有不同的討論聚焦峰度。例如網友有感發文擔心未來沒有足夠的存款照顧年邁家人、不堪長照負擔導致的母女上吊悲劇,暴露政府本身提供的照護喘息服務、長照措施仍有待加強與補足。但也有老榮民願意將一生所得全數捐贈長照榮民之家引發一眾網友讚賞的美事發生。
綜觀來看,選前的長照議題討論多聚焦在各候選人的政見討論,特別是有關柯文哲的敬老金存廢的爭議,以及其他候選人所端出的政策菜單;選後則是多為長照議題的各種金流面向之相關討論,跟選前的討論聚焦面向比起來,選後的討論方向偏於社會現實面的非政治性討論。
本分析報告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針對指定議題進行文本分析。
資料時間:2018/9/1~2019/3/31
資料範圍:討論區、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Youtube
原文來源: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數據來源: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