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的平均餘命已突破80歲,在健康到臥床之間的社區生活中,將會有更長的時間維持輕、中度失能狀態,日間照顧中心勢將成為備受長照家庭依賴的服務型態。但在百家爭鳴的日照戰國時代,誰能勝出?
現在長輩還不習慣健康或亞健康狀態時就到日照中心,但10年、20年後,或許沒有長輩不去日照中心,就如同學齡前兒童多要上幼兒園般。
因為照顧人力缺稀昂貴,相較1次服務1人的居家服務,1個照服員最多可照顧8位長輩的日照中心,人力效益更高,有可能將取代居服,成為長照主流。
長照2.0邁入第7年,家屬也愈來愈知道日照的好與壞,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就常接到家屬抱怨:一是住家附近沒有日照中心或等待名單長,等不到名額;二是長輩抗拒到日照中心;三是長輩狀況稍微變差,日照中心就退託趕人。
根據衛福部資料,我國日照中心從民國107年399家,成長至民國111年底868家,成長約2.1倍,收托名額約2萬多個,但還是遠遠不及於需求,政府「廣設日照」的腳步必須加速。
面對長輩抗拒到日照中心,專業人員與家屬愈來愈厲害,各自出招吸引長輩、黏住長輩,這就看得出日照中心的品牌力及功力。但家屬為何會感覺長輩「被趕出日照中心」?幼兒園小朋友上完大班後銜接到國小,但長輩呢?當長者逐漸退化,他們的下一站去哪、如何為他們創造一段愉悅的高齡生活歷程,難道不是日照中心該關心的事?
很多人將日照中心的經營重點放在土地、租金、設備,但關鍵其實是「人」。有心的日照,可以在社區中發展出更多特色,例如照顧者支持團體、融合家屬換工的互助喘息、打造在地供需自給的10分鐘照顧圈,讓「日照中心不只是日照中心」,增進受托對象的社會參與及人際連結,讓一段高齡生活歷程更精彩美好。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4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