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孟蓉
台北市私立敬智學苑社區長照機構於今(4/20)日舉辦開幕儀式,敬智學苑坐落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潭美國小舊校舍2樓,儘管此處的前身是國小校舍,此刻教室裡的主角卻不是小學生,而是由一群充滿活力的銀髮啦啦隊,為活動拉開序幕。
「新豐銀髮俱樂部」帶來精采的開場表演。(攝影/楊孟蓉)
以舊校舍打造出友善寬廣的沉浸式環境
敬智學苑由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設立,理事長甄瑞興為現任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這裡最主要特色是引進加拿大「認知悠能-蒙特梭利照顧模式」,耗費16個月設計,以學校空間打造出更友善與寬廣的沉浸式環境,目前規劃四間教室,最多可服務60位符合長照2.0資格對象、失能長者與失智症患者。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攝影/楊孟蓉)
於開幕儀式上致詞時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如果長輩患有失智症,對家屬來說照護工作真的不容易,他於七、八年前偶然機會出國參訪認識認知悠能-蒙特梭利照顧模式,所謂「認知悠能」亦即認知如何去優化能力、維持功能,讓長輩活得更好、更有意義。
協會於109年即在台北市大安區設立失智症據點,如今來到內湖區舊潭美國小校舍,這裡已經修整規劃為台北市東區社福園區,花木扶疏、環境舒適開闊,並非閉鎖空間,協會以蒙式提倡的「認知悠能」理念打造成四個班,希望失能長輩、失智症患者白天有很好的活動,晚上不用服藥即可入睡,期能解決家屬照護問題。
潭美國小舊校舍已經修整規劃為台北市東區社福園區,今敬智學苑於此開幕。(攝影/楊孟蓉)
學校變成日照中心的作法將是未來趨勢
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致詞時表示,長照是任何一個都市都要面對的問題,台北市利用學校變成日照中心的作法將是未來趨勢,敬智學苑是一個好的開頭,因為學校的建置本來就是一個一個班級,可以改成多功能用途,重新回味兒時上學的情景。
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攝影/楊孟蓉)
此外他也提到,現在應宣導厝邊老化,也就是國外說的neighborhood,應跟市民溝通,所有設施機構以在地鄰居使用為優先,因為每個人都會老,總有一天都會使用到。
目前台北市除了醫院提供的照護以外,還有社區以學校為基礎,以都市更新為基礎的照護,希望在未來有效解決長照問題,多面相、多方位、多功能地滿足各式各樣需求。
處處充滿巧思的敬智學苑
實際參觀敬智學苑,採用明亮色彩,營造舒適溫馨的環境,讓人感到放鬆,除了身體賦能設備、廚房、餐廳等等設備以外,還有美容沙龍,服務人員搖身變成沙龍設計師,讓長者更容易記住每一位服務人員的名字,也成打分數的過程中觀察服務人員的服務品質。
美髮沙龍讓工作人員化身設計師(攝影/楊孟蓉)
教室外的牆壁更巧思成為觸摸牆,運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例如象棋、鉛筆,讓長輩透過觸摸增加感官刺激,並可引發與生活的連結記憶。益智牆也是相同的概念,以日常生活熟悉的元素激發長輩操作學習的動機。
以日常生活元素設計的益智牆、觸摸牆(攝影/楊孟蓉)
以日常生活元素設計的益智牆、觸摸牆(攝影/楊孟蓉)
靜心室則以放鬆的房間設計,提供長輩緩和情緒的空間,現場參觀媒體看見舒適的環境無不想要入內休憩一番;走廊上的友善籃球框則是增添長輩運動的樂趣;植栽角落則是派給長輩任務,例如澆花;還有鐵捲門上結實纍纍的大樹,則提供長輩動手摘果的樂趣。
靜心室(攝影/楊孟蓉)
鐵捲門上摘果趣(攝影/楊孟蓉)
而原本的校舍走廊是國小學童們下課玩耍的地方,如今則設計成戶外步道,並在周邊設計多層次元素,轉移注意力,增加走路的樂趣,讓長輩喜歡走路,降低反應式行為。處處呈現出敬智學苑要打造出沉浸式照護空間的決心!
蒙式照顧模式以人為中心,打造出理想溫馨的環境
蒙特梭利原為一套幼童教育方式,2012年加拿大老年病學暨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創立蒙特梭利式的認知悠能,運用於失智症照護。此照顧模式聚焦於「預備好的環境」,強調正向連結關係,以人為中心,打造出理想溫馨的環境,透過WOW & NISA個人化的評估模式,了解每位長者的個人背景、興趣專長,透過各種沉浸式環境設計、角落活動,讓他們依然能夠擁有自尊,獨立完成尚有能力的工作,期望能找出失智症患者被擱置的能力,幫助他進入個人最佳狀態。
最後用Gail Elliot致詞時的話畫下願景,這裡要幫助失智症患者日子不會無聊,不要專注在失去的,未來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將會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