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尹華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訴說自己還沒到四十歲,就出現了衰老的症狀,開始視線模糊、頭髮轉白,就連牙齒也動搖了起來。沒錯,人老了眼睛調節焦距的能力變弱,白頭髮也會頻頻出現,但齒牙動搖卻不必然是老化現象。成年人齒牙動搖主要的元兇是牙周病,牙周病是可以有效預防及治療的,年輕時好好保養牙齒,年老時牙齒不會掉光光。日本的口腔科學專家曾經推廣8020運動,提倡活到80歲仍然保有20顆自然牙,不僅可以維持長輩的咀嚼能力,攝取適當的營養,對維持認知功能也有幫助。
過去的文獻告訴我們,老化會使得肌力減少,咀嚼力變弱,會使得他們咬不動,造成營養不良。三年前我們在住院病房招募了120位65歲以上的住院長輩,做了一個橫斷性的調查研究,調查咀嚼肌力與營養狀態之間的相關性。我們排除全口無牙、腸胃道功能障礙、癌症惡病質、以及任何患有會影響咀嚼吞嚥功能疾病的個案。以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測量他們的營養狀態,同時測量握力,以及咀嚼肌的肌電。研究結果發現營養狀況較差的長輩,他們的握力較弱,咀嚼肌肉張力較高。而他們咀嚼肌的最大力量與營養狀況正常的長輩並無顯著差異。這個研究顯示,咀嚼肌張力過大會與住院長輩的營養狀況不佳有關。而咀嚼肌張力較大的原因可能有,臉頰疼痛、咬合不正、顳顎關節退化或配戴不適當的假牙。我們建議應該將研究發現呈現於衛教教材中,長輩若有相關的症狀應到牙醫診所尋求協助,預防長輩因以上的問題誘發咀嚼障礙與營養不良。
咀嚼肌力與營養狀態之間的相關性研究顯示,咀嚼肌張力過大與住院長輩的營養狀況不佳有關。(圖片來源/Pexels)
易讀的原文是easy to read,是一種通用設計的概念,以特定的字體、語句表達、圖像符號與色彩設計,盡可能的使文字說明(不論年齡、認知能力)能被最多人理解。我們在南投社區進行健康促進活動時發現,60歲以上長輩對於如何正確的刷牙、如何正確使用牙線以及如何預防口腔疾病的知識一知半解;研究調查數據顯示近60%長輩的教育程度在國小以下(包含不識字);近80%的人有配戴假牙,其中超過60%的長輩從來沒有再去牙科調整過假牙。由於長輩的背景特性,我們將易讀通用設計的概念融入衛教教材,增進他們的口腔保健知識。與沒有通用設計概念的文字衛教教材相比,易讀教材更能使長輩增加口腔健康知識後測分數。
良好的口腔機能(咀嚼能力、唾液分泌)與口腔健康(有20顆以上的自然牙,沒有蛀牙與牙周病的問題),可以減少長輩們系統性疾病的發生以及因咀嚼問題造成的營養不良。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易讀通用設計應廣泛應用於社區高齡衛教教材中,讓長輩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口腔,讓身體更健康。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