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與安寧-日本經驗:因應多死社會的臨終需求 臨終型關懷住宅創新發展

長照與安寧-日本經驗:因應多死社會的臨終需求 臨終型關懷住宅創新發展
2023/06/30
作者/專欄

文/李全賢

日本超高齡人口比例已近30%,進入了「多死社會」,也是「生不如死」的時代。依照厚生勞動省公布2022年的資料:出生人口不及80萬,死亡人數已超過158萬人,平均生存年齡高達85歲,很多老人是患有多重的不可逆的慢性疾病或是癌症等。2021年8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超過90萬人。

此外,依日本厚生勞動省2022年9月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資料,在2021年1年間死亡人數有143萬9856人,其中死亡場域為自宅死亡的比 例, 從2019年的3.6% 增加到2021年17.2%、在機構死亡也從12.5% 往上增加、醫院死亡比例則從71.3% 降到65.9%,顯示在醫院死亡比例下降,機構與自宅死亡比例上升。

近年日本政府為削減醫療費用,透過病床重組、功能分級來減少病床數,提高居家臨終比率,預計由134萬床(2015年)減少到115萬床(2025年)。但因高齡人口的增加,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資料顯示,到2030年,因「自宅及介護設施機構在醫療上的不足,將會有40萬以上的高齡醫療難民,使得在醫院以外的看護場所需求日益高漲,投入「Hospice 臨終關懷型住宅」的企業也日趨增多。

兼具自宅安適感與醫院安心感

Hospice臨終關懷型住宅,以緩解末期患者的疼痛和症狀為重點,是需要接受醫療照護的人可以入住的租賃住宅,實現「自宅的安適感」跟「醫院的安心感」雙重需求。優裕的看顧照護體制可以跟醫院合作支援,包括醫師、照專、藥劑師等協同作業,有完整的看護體制,並提供醫師看護人員24 小時常駐體制,醫師可以高頻率的診療。接受被長照機構拒收的重度醫療者,也可以看顧末期患者到臨終。

Hospice臨終關懷型住宅,常見規模介於5∼50床,入居期間平均在30∼ 45日,含1日3餐,入住費用約每天在3萬∼5萬日元,保險自負額1∼3成不等。入居者6成是癌末患者,3成是惡急病、其他有1成的平均介護度為3.5∼4級。

業者如何看待「臨終關懷型住宅」,它有何特色?日本ホスピスホ-ルディングス(Japan Hospice Holdings)株式會社的高橋正社長說:「它主要是收容癌末及重症患者的住宅型安寧緩和照護之家,跟服務型高齡者住宅、自費住宅型的老人之家一樣。但不是醫療機構,也不是一般護理機構,它提供24小時、365天全年無休的類似自宅住家的安寧照顧場所。」

臨終宅是未來趨勢 

日本臨終關懷型住宅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研究顯示它可引導不少社會問題得到緩和解決;不只是停留在住宅的整備,對於醫療資源的靈活調度;社會保障制度維持的貢獻,創造雇用機會增加稅收,或是對醫院經營的改善等均有正面效應。

例如:1、可確保出院病患有妥適的居住場所。2、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避免介護離職。3、抑制醫療費費用的支出,促進永續發展。4、創造醫療、介護從業人員的雇用。5、改善醫院經營的環境,整備偏鄉地區的資源。

日本臨終關懷型住宅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實現「自宅的安適感」跟「醫院的安心感」雙重需求。(圖片來源/photoAC)日本臨終關懷型住宅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實現「自宅的安適感」跟「醫院的安心感」雙重需求。(圖片來源/photoAC)

在醫院外提供實現圓滿善終場所

一般最後的安寧照顧大都在醫療機構渡過,無法滿足很多人想在家自由過日子的善終願望,如何舒緩身心的痛苦及家族照顧的負荷,讓業者在醫院之外提供實現圓滿善終的解決方案。依據日本安寧照護協會的資料,現有安寧病房的醫院有321家,病床數6421床,有安寧團隊的機構設施215處所。但癌症患者年死亡數達到37萬人,遠遠不足。

超高齡社會下,高齡者如何走完最後一哩,在現代醫療認知、照護理念及陪伴善終的整體氛圍環境中,日本臨終關懷型住宅的普遍出現及發展,會是下一個呈現的社會課題,很值得台灣社會進一步去研究了解,提前部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