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據點的下一站-不吃藥也能延緩失智!善用聲光輔助、VR科技防退化

失智據點的下一站-不吃藥也能延緩失智!善用聲光輔助、VR科技防退化
2023/07/24
作者/專欄

失智照顧的新時代,從篩檢確診、預防延緩、緩和病程和照顧服務等面向,可善用科技應用、非藥物方法介入和創新服務導入,找到不同照顧服務的模式。

非藥物方法介入 認知與運動的結合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教授表示,失智症中最多是阿茲海默失智症,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非藥物介入輔助,併用臨床效果較好,雖然目前醫學尚無法治癒失智症,但可延緩病程與改善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

楊淵韓帶領高醫研究團隊,發表《非藥物介入之健體顧腦指引手冊》,累積老化及失智症的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提供操作指引,適用於輕度認知障礙與輕度失智症的長輩。目前發行數千冊和在全台各醫療診所與失智據點等地推廣。

楊淵韓帶領高醫研究團隊,發表《非藥物介入之健體顧腦指引手冊》,提供課程操作指引。(圖片來源/楊淵韓)楊淵韓帶領高醫研究團隊,發表《非藥物介入之健體顧腦指引手冊》,提供課程操作指引。(圖片來源/楊淵韓)

非藥物的指引手冊內容,分為禪修、書法、體能訓練與繪畫課程,涵蓋認知與運動結合的訓練。每一面向課程,每週進行2次,每次至少1小時,完成16週複合式訓練課程,可改善體適能、平衡與行動能力及認知表現。楊淵韓建議,課程以團體運動班方式進行,可讓長輩增進改善健康動機,也可增加人際互動與社交,減少孤獨感。

40Hz聲光輔療應用 有助延緩失智

除透過非藥物輔療課程延緩失智,目前已證明透過40Hz聲音或光線都可刺激腦部,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尚育表示,阿茲海默氏症主要病理變化,是在大腦有異常沉積的類澱粉斑塊與高度磷酸化tau蛋白構成的神經纖維纏結,最終會造成神經突觸功能、神經元消失、腦萎縮等退化。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尚育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尚育

他也說,「聲音療癒」就是運用某些頻率的聲音,讓身體產生共振,就算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頻率,也是有聲波存在,就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目前國際醫學研究已證實,聽40Hz節拍可活化額葉和頂葉,有助工作記憶的表現。另麻省理工團隊刊登在《Nature》的「閃光療法」,接受40Hz閃光刺激,小老鼠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迴被活化、可降低β類澱粉蛋白的濃度和清除tau蛋白,有助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

這些發展與證據都有助於開發聲光輔療,楊尚育表示,40Hz聲光輔療有助延緩失智,已準備在國內失智據點場域驗證研究,讓失智長輩戴耳機聽40Hz聲音,加上佩戴專用眼鏡,讓40Hz閃頻透過瞳孔進入腦部,像坊間販售各種助眠音樂與燈光一樣,不會感到不適。

目前照顧業界也會使用懷舊治療,可以連結聲光科技應用,楊淵韓表示,透過VR虛擬實境,讓患者戴上VR裝置,不但可以懷舊治療,在已發表的國際學術期刊中闡明有助於失智症的病程延緩,並可搭配聲音與影像播放,使用40Hz聲光輔療,在基礎醫學上已有相當的成果。

透過VR虛擬實境,可以做懷舊治療與聲光輔療。(圖片來源/楊尚育)透過VR虛擬實境,可以做懷舊治療與聲光輔療。(圖片來源/楊尚育)

科技助攻 篩檢失智症更先進

篩檢失智也可借助科技應用,根據人臉特徵點運算,篩檢是否罹患失智症。楊淵韓指出,人的眼睛、眉毛與耳朵都是對稱,且由大腦控制,而失智症就是大腦退化的一種疾病,當大腦中神經元細胞控制不好時,失智症就愈來愈嚴重,人臉的眼睛、眉毛和耳朵等對稱性就會出現變化, 他也說,這項研究已做3年,準確度達80%左右。除可篩檢外,還可追蹤失智症的退化情況。

台灣引進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的推手楊淵韓說,AD-8是基於傳統醫學生物統計法則下的結果,目前已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方式和中山大學合作推出新量表。只要透過6大問題就可測出是否有失智症,在使用AI大數據計算法的模型下,測出結果符合醫學實證81%。未來也可透過手機APP下載使用,將可進行失智症的大量篩選。

根據研究,阿茲海默失智症的成人子女,罹患失智比率會比一般人高。但如何確認罹患失智症? 楊淵韓說,目前已找到與體內改變蛋白質有關。可透過晶片篩檢蛋白質,以驗血方式快篩。

腦波科技偵測癲癇放電 改善失智病程

失智症患者隨著病程變化,出現遊走、精神方面狀況,在他們的研究中有19.8%可能是因癲癇放電相關,楊淵韓也說,透過腦波偵測就可確認是否有癲癇放電情況,一旦確定就可對症下藥,改變失智症病人的病程,不用等到出現相關情況,就只能服用鎮定藥物。

不是所有醫院都有測腦波設備,但要能正確的判讀也很費時,楊淵韓希望能找到廠商合作,推出腦波測量髮箍,就像目前其他國家已推出的助眠髮箍一樣,戴上就可偵測是否出現癲癇放電,可進一步治療處理,緩和失智情況。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