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愛來學苑」失智據點,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設置於老松國小,也是台北市第一所設在小學裡的失智據點,成為校園空間活化及失智照護服務計畫雙贏的成功案例。
在台北市教育局和衛生局的聯手促成下,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主導設立「愛來學苑」。2019年設置之初,曾受到校方及家長的質疑,擔心失智長輩會有意識混亂及攻擊行為,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透過幾次說明會,以醫師的專業身分解惑,並提出進出動線與課程時間規劃,像是失智長輩進出校園上課及走動地點,並不會與小朋友活動範圍重疊,上課時間為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也錯開學生上、下課的時間。當時甚至有人提議要「加裝鐵門、鐵窗」,希望能隔離失智長輩,劉建良就說:「這是汙名化失智者,照護上也不符合尊嚴照顧。」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
愛來學苑也善用科技照護,使用電子圍籬,預防長輩走失,廠商在長輩活動的特定地點裝設藍牙設備,每一位來上課的長輩,其配掛的名牌會附上一張藍牙卡片,只要長輩離開設定的活動區域,系統就會發出警訊至現場工作人員的手機,讓安全看視服務更完善。
愛來學苑週一至週五的課程,以動腦、運動、互動為設計主軸,並結合節慶活動連結生活,如端午節包水果粽、過年做家事操。劉建良指出,這些學習課程即是透過非藥物方式開立的「社會處方箋」,讓長輩透過參與活動、增加人際互動,達到刺激認知功能的目的,並促進身心功能與情緒穩定。
愛來學苑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設置於老松國小,提供長者的學習課程為非藥物方式開立的社會處方箋。(圖片來源/freepik)
像是英子阿嬤還沒來上課前,在家常常會胡思亂想,對家人有情緒性的發言。媳婦說,婆婆來上課後很開心,覺得大家都有在關心他、照顧他,讓他覺得有歸屬感,回家後情緒也變得平穩許多。
愛來學苑在老松國小設立後,校方也在課程中納入失智症識能課程,本來雙方還規劃讓長者與小朋友一起上課或活動,無奈因新冠疫情而停擺,現今已解禁,愛來學苑正構思方案,與校方共同實踐老幼共學的目標。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