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懿軒
給藥,常常是醫療的最後一環。
無論是在醫院或是診所,看完診的最後一關,往往是拿著醫師開立的處方箋,到醫院的藥局或社區藥局,由藥師調劑藥物,並告訴民眾怎麼正確的使用。在交付藥品之後,後續提供藥事照護及藥物治療管理,不僅可以解決民眾的用藥問題,還有助於提升藥物品質。
事實上,藥物治療管理在近年來,逐漸變成藥師重要的服務之一。食藥署與健保署亦與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提供多元的藥事照護試辦計畫,讓藥師得以走出調劑室,提供病人更貼近生活的藥事照護。
2019年6月1日開始,健保署公告的「居家醫療整合計畫」,將藥師納入居家醫療的一份子,針對末期病人的管制藥品以及特殊劑型的用藥指導提供服務。在加入居家醫療整合計畫之前,就已經有許多藥師在從事居家藥事服務。包括:一、送藥到府,提供醫療可近的最後一哩路;二、用藥整合服務,提供判斷性服務,並且幫指導病人正確的用藥;三、一包化服務,透過餐包或是藥盒的整合,提高病人的用藥配合度;四、特殊劑型用藥指導,如針劑、吸入劑或因為吞嚥需要磨粉的劑型,提供正確的用藥指導;五、末期病人管制藥品指導,提供第一、二級的管制藥品並指導病人家屬使用並記錄使用量。縱使這些服務的給付可能是不符成本、甚至是無償的服務,仍有許多藥師願意為了病人走出調劑室,提升本身的專業價值。
但是,什麼情況之下需要轉介藥師進行服務,常常也是長照或居家醫療團隊困惑的議題。實務上,在居家醫療方面,站在管理病人藥物治療的角度,若病人有用藥複雜、用藥配合度低或無法正確使用藥物,導致藥物沒有辦法達到治療目標,就有藥師的需求。而在長照團隊中,藥師可以審視有無因為藥物治療,而造成照顧上的問題,包括藥物治療造成的困擾行為、肌肉張力問題,或是可降低照顧者的負擔。
在長照與居家醫療領域,日本是我們常常學習的對象。日本在藥學專業及醫藥分業的發展下,推展了許多藥師「在宅藥學」的角色,以真正補足在宅醫療用藥上的需求,並逐步實踐「在家住院」的理念。
日本藥師能夠執行的服務包括:送藥到宅或緊急送藥到宅、殘藥計算、藥歷管理、用藥整合評估、用藥諮詢與指導、用藥分裝、特殊製劑調製與管理(包含靜脈營養及病人自控式給藥)。因為日本的在宅醫療以全人照顧為目標,所有專業人員皆圍繞著「支援個案在家生活到最後」的期待,盡心盡力提供不同領域的照顧服務。也因為這樣的終極目標,藥師的介入角度不再僅僅是「依處方調劑藥品」或「藥物諮詢管理」的角色,而是透過自身的本職學能,找到適合的服務,並且配合整個照顧團隊的需要。
舉例來說,當居家的個案已經無法經口飲食,消化器官也逐漸衰竭,產生了靜脈營養注射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疼痛沒有辦法從舊有的貼片、口服液得到緩解,需要自控式的嗎啡才能夠安穩地在家中終老。社區的藥師需配合基層的居家醫師團隊,即時且適切地給予完整的居家藥事照護模式,而這樣完整居家藥事照護的模式,也是台灣的藥師,乃至於整個醫療團隊、社會環境可以效法模仿的。
台灣的高齡社會結構已在以極快的速度趕上日本,如何透過跨專業的結合,讓不久的將來可以建立理想的照顧模式,每一個專業都是缺一不可。透過專業學會的拓展,相信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平台與模式,讓台灣的居家醫療與長照更緊密的結合。
【作者介紹】
李懿軒/藥師,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