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法國、日本社會住宅 公私協力的產業化趨勢

他山之石|法國、日本社會住宅 公私協力的產業化趨勢
2023/08/21
作者/專欄

文/楊孟蓉

法國和日本都比台灣更早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高齡者住宅的發展上,已從社會福利階段走向公私協力的產業化發展,本刊採訪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召集人柳智升,期能借鏡法日經驗,找出台灣高齡者住宅未來發展解方。

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召集人柳智升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召集人柳智升

「不可能簡單而廣泛地將一個不斷膨脹的年齡層設定為社會福利對象,那可能代表國家社會的退步。」柳智升直指高齡者住宅問題核心。以歐洲最領先的社會住宅房東Paris Habitat為例,隸屬巴黎市政當局,是具有商業性質的公共機構,在資產管理方面擁有自主權,且需自行控管財政,維持收支平衡。

Paris Habitat的住戶有30%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為順應高齡住戶增加而推出許多創新服務,例如空間改造計畫、高齡護理中心的支援、消除高齡者孤獨感方案等,更透過異業結盟持續更新社宅的生活服務內容,以符合住戶需求。此外,每棟社會住宅設有照顧者 (caretaker) 負責大小事務,因為每日和租戶的互動,對高齡友善住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服務。

至於日本,後期高齡者增加,導致介護保險支出暴增,日本政府開始思考協助高齡者自立自主的前端預防策略,將福祉政策跟住宅政策相互結合,於2011年底實施附服務高齡者住宅制度,除規定必備的生活狀況輔導與諮詢」與「安危確認」2大服務外,業者可以結合生活、福祉、醫療、介護等各種資源,提供多樣化的隨選服務,以滿足高齡住戶必要的生活支持,盡可能地維持其自立自主的能力。

「以住宅為載體,打開異業結盟的大門,再形成產業化發展。」柳智升強調:「以往認為高齡者普遍消費緊縮,其實是市場上的產品設計沒有對應到實際需求,業者應該站在高齡者的角度設計產品,才能帶動超高齡社會的經濟流動。」

住宅的服務樣態若僅止於思考物業,將無法對應超高齡社會的居住需求,高齡人口不斷增加,政府資源有限,公私協力的產業化趨勢勢在必行。柳智升說,社宅不具私人財產性質,對社會創新實驗的容忍度較高,可作為改變住宅服務樣態的「孵化器」,成為引領住宅服務轉型的典範。他建議,社宅提供場域支持高齡居住服務創新發展,再透過政策扶植形成商業模式,以滿足超高齡社會的居住服務需求。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