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如何營造在地安養及活躍老化的環境,第四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特別舉辦護理專業論壇,以「共創共生社區照顧生活圈」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與實務經驗者分享整合社區照顧、社區共生,以及專業服務等議題,以減輕照顧者負荷並讓被照顧者獲得完善照顧,達到彼此樂活的目標。
長者六大能力建立評估模式
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率先以「我國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政策推動現況」進行演說。他指出,過去長者在身體健康檢查上,主要以「發現疾病」為目標,比較缺乏完整的功能性系統評估,所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策略,針對長者六大能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建立評估模式,整合為一套「長者功能評估」,可以透過希望透過這評估工具可以早期發現功能衰退,及早介入運動、營養飲食及社交互動等活動,預防延緩失能。
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胡怡君科長。(圖片來源/王鈺棻)
胡怡君表示,目前已有一千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長者功能評估服務;另外為能增加服務之可近性,也開發「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長者、家屬及主要照顧者加入後,可以自己在家評估,並點選「健康資訊」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或點選「資源地圖」查詢功能評估及社區課程(活動)之服務據點,方便聯繫與利用。
不同時期進行高齡識能教育
不少民眾都是有長照需求時,才急忙找資源。屏東縣長照處處長陳桂敏特別提出「跨齡互助共融策進」的理念及作法。她指出,長照應從全齡的觀點,在人生不同時期進行高齡識能教育,例如,學生時期可推廣對高齡者老化特質、失能、失智等認識,倡導對長輩的關心及溝通方式;成年人及中年人加強高齡者正常老化症狀及日常生活照顧等知識;老年期則可針對自我老化過程從身心靈、社會等各層面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因應策略進行衛教。
屏東縣長照處處長陳桂敏。(圖片來源/王鈺棻)
在作法上,陳桂敏指出,可以透過高中志工服務進行長輩關懷,結合大學生參與樂齡大學等進行代間學習或推動青銀共居。中壯年可參與據點志工,或接受培訓後,到長照站或據點帶領長輩做健康促進活動或至樂齡中心、長青學苑擔任講師。長者也可以依個人專長與技能,擔任傳承大使,至國中小教育學子,或到據點帶領活動。
「互助共好」推動長者健康照護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教授顏文娟則分享,從一個長照及社區營造的門外漢,帶領中山醫學大學學生深入彰化縣社頭鄉仁和村成立「敬暉慈愛關懷協會」,以「互助共好」為理念,推動長者健康照護的過程。
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系教授顏文娟。(圖片來源/王鈺棻)
顏文娟指出,協會曾經因為申請不到政府補助,讓她一度想放棄,但看到社區的改變,及志工們自動自發協助獨居長輩居家打掃及修繕,讓她感動,後來在「老人福利聯盟」善款的挹助下,讓協會得以持續進行包括老人關懷及銀髮食安營養的活動,協助社區成立關懷據點等。後又加入由湳底社區主責的小旗艦計畫,從一個社區拓展到四個社區,讓中山醫學大學發揮醫療照護專業,專業不離民眾,成為社區的好夥伴。
青銀共創發展在地老化創意高齡
台南YMCA老人照顧服務中心研發中心主任、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盧紀邦,分享由一群關注高齡議題的成大學生連結社區年輕店家共組而成「「Oh Old!柑na店」」以青銀共創的方式發展在地老化及創意高齡。Oh Old!積極投入社區經營,以長輩的需求結合年輕人的創意舉辦活動,開辦「Oh Old!克拉斯論」、「Oh Old!市集」等。
盧紀邦指出,在Oh Old!裡,青、銀兩個世代間可以彼此陪伴,相互學習,也可以更進一步的將學習成果轉換成商品或服務投入社會生產或公益,讓長輩陪伴青年創業;青年協助長輩圓夢,彼此互惠共好,實現在社區內「一起好生活」的想像。
此外,還有台灣護理協會理事長陳靜敏、和鄰長照公司執行長邱青蓃、嘉義基督教院長照服務發展中心主任林月娥及米蘭達居家長照機構負責人溫秀媚等,分別以社區生活保健站的功能、社區醫養共生、社區型照機構與社區共融共生、親子共融之社區長照經營模式為題分享經驗及見解。
這場護理專業論壇受到護理及長照單位矚目,包括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淑靜、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理事長曾勤媛、台灣長照護理學會理事長林秋芬、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皆與會致詞,參與論壇的專業人員更是爆滿,座無虛席。
「Cares EXPO Taipei 2024 第五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2024年9月12日~9月14日南港展覽館1館再見,更多資訊請點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