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亮點政策 從預防照顧到科技應用 守護長者創新服務

臺北亮點政策 從預防照顧到科技應用 守護長者創新服務
2023/10/17
作者/專欄

文/吳娜恩

臺灣人口老化加速,首善之都臺北市率六都之先,提早兩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至今年7月底,北市65歲以上老人人口數達53萬9213人,占全市人口比21.5%,相當每5人就有1位是長者。為了因應照顧需求,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姚淑文接受專訪分享多項智慧照顧措施,首重「AI防跌」,要讓全市長者更安全、自在地在地安老。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姚淑文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姚淑文

從民間保護弱勢婦女的防暴尖兵,也曾任東吳大學社會資源長,如今轉身進入公部門服務,姚淑文談及出任臺北市社會局長首要任務,就是以「敬老、顧老、挺老、安老」出發,推動長者預防性照顧服務。

積極布建社區照顧

面對龐大的長者照護需求,他說:「北市財政一級,在長者照顧『原則上』不會輸!」重點放在提升居家服務質與量、增設日間照顧中心,以及拓展社區關懷據點等 3面向,積極布建社區照顧的服務網絡。

至今年6月,臺北市特約居家式長照機構已達143家,社區式老人日間照顧則有61家,社區關懷據點更高達507個。姚淑文堅定地說:「目標達成1國中學區1日照」,目前布建率75%。臺北市若要拚量,就會面對土地成本高,取得用地不易的挑戰,希望能拚質的升級,依靠導入智慧照顧,提升照顧品質。

台北市社區式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61家,圖為信義老人服務暨日照中心提供智能肌力訓練。(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市社區式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61家,圖為信義老人服務暨日照中心提供智能肌力訓練。(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多元智慧照顧輔助 AI運動助復能

北市長照AI智慧力, 在首座高科技智慧長照大樓「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表露無遺。日照長者配戴Beacon進行安全定位,大樓門窗裝設安全感控感應器,開窗超過 10公分警戒範圍,或夜宿長者離床,系統都會發出警訊通知值班人員,並觸發燈光開啟,避免跌倒等意外。

北市長照AI智慧力, 在首座高科技智慧長照大樓「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表露無遺。日照長者配戴Beacon進行安全定位,大樓門窗裝設安全感控感應器,開窗超過 10公分警戒範圍,或夜宿長者離床,系統都會發出警訊通知值班人員,並觸發燈光開啟,避免跌倒等意外。

試辦VR導入住宿機構 最快明年推行

姚淑文說, 北市智慧照顧不止於上述內容, 也持續透過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PMO)媒介廠商,增加未來可行性。他透露,目前正試辦將VR虛擬實境,帶到臥床長者的照護現場,向Meta商借了30套Quest 2頭戴裝置,讓長期臥床長者重拾社會參與,甚至再度感受冒險與競技氛圍。

為何要發起這項服務?姚淑文說,北市唯一提供公費安養護服務的浩然敬老院,照顧400名長者,他們平均臥床5.5年,透過科技能享受進入虛擬新世界的樂趣,因臺北燈會科技花燈的觸動,構思出VR照護的實驗。

「問題是誰去操作這些設備?」姚淑文回頭找上母校東吳大學, 由學生志工支持操作設備的人力,或許有人會問「他們能有回饋反應嗎?」姚淑文浪漫地說:「或許有一抹微笑,就夠了!」臺北市也不排除最快明年推行到其他住宿機構。

臺北老人逾7成有自宅 首重在地安老

回到居住需求上,姚淑文指出,北市目前有4家老人住宅(公寓),包含陽明老人住宅、朱崙老人公寓、中山老人住宅及大龍老人住宅,都採公辦民營。依社會局 2019年度臺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書顯示,臺北市老人自有住宅比率高達78.20%,因此長者居住政策以「在地安老」為主,輔以租屋媒合、住宅修繕等。

「其實老人最缺的是陪伴與親情照顧!」姚淑文表示,臺北市社會局列冊有8800多位獨居老人,另有3000多個雙老家庭(即65歲以上高齡親人陪伴逾35歲老化身障者的同住家庭)。

遠距通報補助目標  累計服務3.2萬人次

至於臺北市長蔣萬安選前承諾「提供有遠距通報救援設備需求的長者,每人每月1200元設備補助」,姚淑文說明,截至今年7月底, 服務人數3024人,安裝率為34.28%,2023年編列3632萬8000元經費,目標是累計服務提升至3萬2000人次。

在強化緊急救援系統服務的精進策略上,社會局針對無法配合或適應自主通報的長者,以人體自動感知器(PIR)取代自主報安;今年5月,4G無線主機全面上線,提供無市話者安裝,並有閃光器、喇叭等多元措施;今年更提供熱顯像跌倒偵測設備及戶外及時求救定位照顧手錶等創新服務,藉由科技措施,提升長者居家安全。

姚淑文也著重重新建立長者與人的連結,推動「長者退休計畫」,讓更多退休人士就近問安問候附近長者,他也思考著,如何運用防暴行之多年的體系,讓社區巡守隊納入獨老防護一環,讓社區的愛藉由「走動式問候」被活化,透過社區共同照顧長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