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機構的住民往往移動困難,如何有效防火避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安全防災組組長蔡綽芳在一場研討會上指出,八成以上的長照機構住民無法自由移動,長照機構建築物在防火避難安全設計上,「關門」與「隔間到頂」最為重要。建築物的防火設計要避免垂直避難風險,應採兩區劃水平避難;也因為疏散人力會不敵煙層擴散速度,應該採隔間到頂的設計,才能侷限火煙蔓延。
有鑑於近年發生多起長照機構火災事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日前舉辦「住宿式長照服務機構防火安全暨健檢講習會」,邀集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推廣住宿式長照機構之建築物防火安全健檢,以及其防火避難自主改善與相關補助宣導,並受理健檢作業諮詢申請,希望機構藉由防火安全健檢瞭解各場所風險辨識與改善以提升住宿式長照服務機構防火安全品質。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雷明遠博士指出,「當火災發生時,前面的自救會決定災害的死傷。」在火災初期(10分鐘之內),應自主救災應變及疏散避難,採取階段式避難方式,以當樓層水平避難為優先,不宜在第一時間逕行垂直避難;並將人員水平避難至合理安全區,也就是暫時避難區或等待救援空間,暫時停留等待消防救援或適時移轉離開該樓層;消防隊抵達後即啟動全面疏散撤離及大量傷病患搶救機制,住民、病患在外接受持續照顧或轉送其他機構。
針對長照機構初期火災該如何防範與抑制?蔡綽芳說,要防止起火,一定要先減少可燃物,並且管制電器的使用,也要使用耐燃材料裝修,使用防熖寢具及家具,如此一旦發生初期火災時,可以防止火源擴大。此外,各居室及獨立空間應全面增設火警探測器及自動撒水設備,控制起火範圍在1平方公尺之內。
在隔絕火煙蔓延方面,分間牆高度應達樓板,風管、管線等貫穿部分應有防火閘門及防火填塞,防火門應具防火遮煙性能,窗戶應採具防火性能鐵絲網玻璃,尤其是火災發生第一時間應確實將防火門關閉,可有效延緩濃煙由起火室蔓延至起火室外,並且可以隔絕高溫防止延燒。
在設置水平避難空間上,蔡綽芳建議,應設置兩個以上防火區劃,並且分間牆要有1小時以上防火時效及遮煙性,做為水平避難及等待救援的空間;更應加強消防安全演練,定期檢查火警探測器與撒水系統的效能。
圖片來源:pexels
發生火災第一時間,若能採取人為滅火方式最有效,蔡綽芳強調,手持滅火器可於30秒內完全滅火,溫度在40℃以內、CO與CO2濃度均僅微幅上升。而水道連結式自動撒水設備的滅火效果,則可控火降溫部分狀況,但仍無法完全滅火。
長照機構住民的移動困難,也是思考防火安全的核心重點。蔡綽芳指出,當火災警報響了、火很大了,大多數住民根本無法跑出去避難,不像一般建築物裡的健康人一樣,可以及時在煙層下降前離開火場,因此,長照機構的防火避難理念必須翻轉,應思考火災發生時,除了要將防火門關閉外,應該要有兩個以上防火區劃水平避難,以及隔間到頂侷限火煙蔓延的設計。
對於長照機構的防火策略,蔡綽芳認為,應朝改善與精進設施設備功能著手,才能彌補一般建築物與長照機構安全需求的落差,降低火災機率與避難風險,更要配合管理演練達到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