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時代下,以預防保健觀點與作法,使人維持在健康狀態愈發重要。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於7日舉辦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COPE之輔助醫學對策研討會,邀請輔助醫學學者專家分享應用案例與展望,包含持續推動「輔助療法健康指導技術士」,也邀請專家分享以營養療法提升長者認知功能等做法。
推動輔助醫學學術與產業發展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指出,輔助醫學會成立3年以來致力於推動健康領域的科技及管理,包含預防養護、心理衛生、生理功能與營養維持、活動力維持、認知能力與環境健康、視聽力保健照護與宅健康照護等。
在政策推動上,輔助醫學會去年成立「輔助療法健康指導技術士暨健康中心成立」聯盟,2023年11月衛福部回應將輔助療法成功納入長照服務系統,陳韜名說:「這是輔助醫學空前的勝利,在這個成果上,我們會繼續努力深化推動,並密切和國健署互動,將有效的成功老化介入方案推動全國。」
陳韜名指出,去年衛福部回應將輔助療法成功納入長照服務系統,是輔助醫學空前的勝利。(圖/輔助醫學會)
去年輔助醫學會也針對國健署提出的「ICOPE-高齡整合照顧評估指南」,舉辦多場輔助醫學對策學術研討會,並持續在輔仁大學等學校開立學分課程,以銜接未來職場運用,同時,邀請60位輔助醫學學者專家共同編纂「輔助醫學概論」大學用教科書,預計今年2月問世。
林志城教授:台灣保健食品市場不受政府管制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生技製藥系、食品科學系教授林志城分享保健食品趨勢與台灣相關制度設計可加強的方向。
林志城指出,台灣保健食品市場一年高達1千億,這甚至不包含檯面下未報稅的直銷產品,然而,保健食品卻長期不受政府管制,造成市場失序脫軌,例如,林志城觀察到市面上流通DHA比例高達85%的魚油,「這已經不是食品,而是藥品了,居然還在電視上廣告!」
林志城分析,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與特定保健用品都是由消費者廳管理,要送去做食品安全證明,他們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把關並教育民眾產品選擇,而台灣有衛福部管理健康食品,但在保健品方面還是一片空白,「我常開玩笑說,台灣的保健食品是『檢舉人』在管,看到某業者賺太多錢,就跟衛福部檢舉對方產品誇大不實,政府就會責令當地衛生局罰款。」
林志城也分析日本機能性表示食品發展趨勢,從產品文字描述的身體部位來看,去年腹部相關產品最多,達634件、皮膚463件、眼睛379件、膝蓋210件、骨骼198件、腳部106件、大腦77件、手部75件、肩部46件、鼻子44件,其中,皮膚與大腦有上升的趨勢,林志城認為,未來腦部產品是可發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從產品機能訴求來看,血脂818件、血糖723件、抗疲勞604件、保濕480件、血壓477件、內臟脂肪457件、BMI 441件、認知功能418件、記憶力385件、腸道調節376件,林志城分析,主要均與生活習慣病(Lifestyle disease)和高齡者有關,其中,認知功能與記憶力相關產品有增加的趨勢。
日本厚生省於1996年定義的「生活習慣病」,越早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疾病就越快發生。(圖/林志城)
從飲食切入高齡健康問題 預防勝於治療
沈立言從漢方草本食療藥膳的角度談長者營養補充。(圖/輔助醫學會)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沈立言從漢方草本食療藥膳的角度談長者營養補充。沈立言指出,銀髮族多半有慢性病,其它如呼吸道、酸痛、神經、泌尿、眼睛、聽力、牙齒、藥物濫用、營養不良等,亦為常見的健康問題。此外,更要注意「骨質疏鬆症」此一無聲的疾病,若不慎跌倒,可能造成骨折、臥床、失能等嚴重後果。
沈立言說,面對上述老年健康問題,如何從中西醫食療角度切入,具備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最重要,才能享有銀髮族樂齡的生活。沈立言在台大食科所設有食療研究室,結合中西醫食品營養的各家觀點與長處,利用細胞、動物與人體實驗模式進行保健食品與食療養生之相關研究,以提供人類養生保健之高附加價值食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