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瑩慧專欄】失智症專業照顧培育: 一間日照中心的6年歷程

【巫瑩慧專欄】失智症專業照顧培育: 一間日照中心的6年歷程
2024/05/14

一、背景和里程碑

天主教主顧修女會(Sisters of Providence)是一個國際性的修會,民國46年在台灣登記設立。90年在新北市泰山區,本著「敬天愛人」的精神,設立奇蹟之家Miracle Home啟動在地的社會服務並依次於92年推展居家服務和營養餐食,94年社區照顧關懷據點,98年的瑞智學堂和99年的日間照顧中心,102年的喘息服務,106年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以及奇蹟照顧咖啡館等重要服務項目,社區服務發展歷程如圖表一。

圖表一圖表一

二、日間照顧中心的組合

目前核准收托56位個案,失智者3562% ) ,一般失能者2138% )。失智者年齡分布分別為:50-591人、60-692人、70-7911人、80-8916人、90-995人。其中女性2674% )、男性926% )。照顧服務員14專職8位、兼職6、社工2 位、護理師1位、督導1位、主任1位,共有19 位長照工作人員。

角色扮演。(圖片來源/巫瑩慧)角色扮演。(圖片來源/奇蹟之家)

三、奇蹟之家工作人員的教育

工作人員的教育包括:同仁進修、專業培訓,以及定期培訓。

1.  同仁進修:參加跟專業有關的研討會、講座、培訓或正式的教育學位。目前工作人員的教育背景:高中職4人、大專13人、碩士2人。107-112年總計外部訓練課程157場次,410人次參加,總時數2805.5小時。

2.  專業培訓:邀請專家來講授失智症照顧、年輕型失智者照顧技巧與生活職能安排、身心障礙支持服務、音樂輔療、藝術輔療、移位訓練及輔具使用、長照安寧等課程。107-112年總計內部訓練課程:16場次,總時數458小時。

3.  定期培訓:108-112年,每3個月1次,每次2小時的課程。以下將著重在這個項目的失智症照顧識能和團體動能的專業培育。

角色扮演與實習(圖片來源/巫瑩慧)角色扮演與實習(圖片來源/奇蹟之家)

四、定期培訓形式

步驟

時間

備註

上半場

45分鐘

1.  分享問卷的整合依不同需求來評量

2.  個案問題分析、照護的可行性和正向照顧的探討

休息時間

10分鐘

咖啡、茶、點心和輕鬆交流

下半場

50分鐘

1.  進行當天的主題內容

2.  以影片、圖表、照片、音樂及藝術等運用,了解國內外的照顧趨勢和行為問題的因應

3.  以桌遊、活動設計、問卷等方式,建立團體動能的理念和經驗

4.  簡介失智照顧的相關文章或書籍,分組閱讀,於下一次課堂中分享心得

結語

15分鐘

1.  提問與回答

2.  預告作業

3.  以歌曲、影像或圖片協助學員回顧與祝福

五、課程主題

 

107年日期

主題

 

108年日期

主題

01.10

工作上的挑戰與失智症的問題行為

03.15

衝突與和解

04.14

團體動能和發揮創造力

05.17

照顧的本質與核心

07.19

挑戰與激勵

07.19

不孤單的照顧

10.17

工作回顧與成長

11.22

愛的真正境界

 

 

109年日期

主題

110年日期

主題

01.17

新的開始

01.29

照顧實務與最新研究

04.10

情境設計與失智照顧

04.20

照顧品質的觀點

07.17

失智退化與照顧機制

7

因疫情停課

10.13

照顧的靈魂

10.19

期待更好的我們

 

111年日期

主題

112年日期

主題

1

因疫情停課

01.16

找到失智症照顧的亮點

4

因疫情停課

04.17

日間照顧中心的現況與創新

07.08

危機中的照顧思維

07.17

日間照顧中心的多元面向

10.12

借鏡各國轉化照顧

10.16

探索更好的自己

六、課程安排理念和運用

1.  問卷調查:設計問卷,在課程前調查工作上的問題、個案的行為困擾、同仁的特色、長輩的症狀、人際的互動關係等,從問題種類和強度,在教材中歸納整合,呈現更清楚的問題樣態,和引導處理的方向,6年間進行5次。

2.  個案討論:1085月起,由日照中心每次課程前幾天提供案例,討論現實照顧中的困擾,包括:躁動、憂鬱、遊走、妄想、睡眠障礙、黃昏症候群、性問題、言語暴力、行為暴力、居家走失、心血管疾病、拿公家東西回家等問題。除了請同仁分享成功的照顧方法,課程中會補充照顧的可行性和正向思維的探討。

3.  閱讀與演練:從書籍或網路、報章、雜誌等所選取的文章,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閱讀,增加同仁間的互動。也強調個人在課程中,分享心得和建議,激發照顧上更多的可行性。在溝通、問題行為、同理心等重要的議題上,提供演練的機會,讓同仁能夠學習到正確和幽默的互動模式。另外,以桌遊、活動設計、問卷、影片等方式,建立團體動能的理念和體驗。

4.  國內外照顧趨勢:整合國內與國際研討會的重要資訊和參訪心得,尤其是國際失智症協會的亞洲區和全球會議中的精華,以及參訪各國包括台灣、日本、英國、澳洲、美國、新加坡等,在失智症實務服務的最佳案例。

5.  運用影像和音樂藝術:以照片、歌曲、短片、網路視頻、電影,來了解失智症的多重徵兆、人性的愛恨情仇、家人關係的糾葛與和解、自我的探討、正向的能量等,來呼應每次課程的主題及重點。

6.  指定作業:運用閱讀、遊戲、創作、競賽等,來增加團隊合作與動能。另外,鼓勵工作同仁在準備與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揮各自的思維,成就新的學習成效和創新。

7.  結語:鼓勵大家提問和討論,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增加動態的學習。

團體動能。(圖片來源/巫瑩慧)團體動能。(圖片來源/奇蹟之家)

七、危機和風險

109-111年之間因為新冠疫情,日間照顧中心除了嚴格的感染管控之外,也曾關閉一次,達兩個半月,課程中斷3次。在這三年期間,也特別讓工作同仁談談她們照顧上的困境,和提供國際上的相關作法。另外,依據111年國際失智症大會的案例,分享烏克蘭戰爭和印尼地震中的危機處理和照顧。

八、結論

台灣目前日間照顧中心已經超過900多家,但是以照顧失智者為主體的,大約只有40多家。其他單位大都是失智、失能或身心障礙混合型。

奇蹟之家日間照顧中心的同仁培訓,從107年到112年已經持續了6年,總共進行了21次的課程,只有在110-111年的新冠疫情中停止了3次。參加培訓超過5年的有6人,3-5年的4人,1-33人,1年以下1人。

本文主要以過去6年間,在奇蹟之家所規劃的課程主題、內容、理念和教學方法,從不同面向切入。同時激發創意和提升照顧思維,進行比較彈性和國內外務實案例的學習,提升工作人員失智知能和照顧視野。也希望藉此提供大家參考運用,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專業人員。

團體討論。(圖片來源/巫瑩慧)團體討論。(圖片來源/奇蹟之家)

**備註:113424-26日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中,本文作者和奇蹟之家的邱加瑜主任、林秀玲副主任共同具名,以本文為藍本,發表了15分鐘的口頭報告,和現場及網路上的全球參與者分享。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