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專欄】從醫院到居家 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的突破

【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專欄】從醫院到居家 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的突破
2024/05/20

衛福部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預計於今年第3季推出,計畫預算約3.5億,執行時間約半年,是試辦計畫性質,執行的效益將做為下一年度的修正參考。

在宅急症照護計畫與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最大的差異點,在於住院與門診不同的概念。居整計畫針對社區失能者,提供醫療團隊到府服務,項目為慢性病門診治療及身體管路護理服務,在台灣已推行8年。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失能者除了慢性病外,也會遇到急症住院治療的需求,健保署透過資料分析,將高齡失能者最常見住院且適合在家治療的疾病,提出來規劃在宅急症照護,有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發炎3類。過去居家醫療團隊都有從事類似的醫療照護,在宅急症照護是將這些準住院醫療行為制度化,並提供適度給付以鼓勵居家醫療團隊參與。

計畫內容除了納入上述3類疾病外,也納入安寧緩和醫療個案,說明政府也是非常重視高齡社會生命末期的善終權。

急症照護個案來源有3① 原來居整照護個案收案② 住宿型機構住民收案③ 醫院急診個案轉入。其中機構長者的住院率超過一般民眾約10倍,住院的照顧服務也相對困難,本計畫配合減少照護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提供住宿型機構原機構照護,是相當重要的突破。第三項則是為了解決急診待床壅塞問題。

由於是創新的照護服務,醫事人員必須組成感染急症照護團隊,並連結後送醫院,提供24小時諮詢,向健保署申請核准後再行收案。團隊組成可以有居家醫療照護團隊、減少就醫計畫社區醫療群主責醫師、醫療院所專任人員。

本項計畫另一個創新作法是包裹制,將給付制度約定在一定期限與費用內,醫療團隊必須對服務品質與費用負責,考驗團隊整合照護的能力。如果能夠順利執行,這將是台灣落實以個案為中心醫療照護的一大突破。

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第二屆理事長王維昌

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第二屆理事長王維昌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