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攏抵家:科技串聯康醫養 走向智慧居家照顧新時代

照顧攏抵家:科技串聯康醫養 走向智慧居家照顧新時代
2024/06/18
作者/專欄

隨著在宅安老需求增加,加上AIoT智慧科技普及,全球正走向智慧居家照顧世代。顧問機構Gartner資料指出,2024年全球智慧健康照顧市場達423億美元,預估在2031年提升至655億美元,而家庭生活是智慧照顧應用的重要場域,顯示智慧居家照顧(Smart Homecare)具備市場發展潛能。近年台灣科技、建築與醫療業者也紛紛提出智慧科技的居家照顧解方。

從Smart Home到Smart Homecare

為何高齡者需要居家照顧科技?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柯偉震分析,Smart Homecare可以解決安全與健康需求,打造讓長輩安身立命的居所。在前裝市場,中華電信與遠雄、潤泰等建商合作,可於上百戶空屋中一次導入智慧居家設備與一站式照護平台,把高齡者的血氧、血壓、心跳等數據送到「居家照護雲」處理;而後裝市場則針對個體家戶需求,以簡單化、不破壞居家設計為原則,建置全屋Wi-Fi並導入智慧照顧終端設備。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柯偉震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柯偉震

除了電信業者,終端科技業者也紛紛跨入Smart Homecare領域,以微小化、便利性、高準確度為訴求,開發智慧照顧感測器。如科技城瞄準高齡照顧需求,開發智慧氣味調控、生理量測戒指、 溫濕度調節器等設備,並整合建置中控管理系統;磊星科技則開發符合Matter智慧家庭協定的毫米波感測器與智慧控制器,接軌國際趨勢。而Matter協定是由 Amazon、Apple、Google、ZigBee 聯盟聯合發起,旨在強化智慧家庭設備互聯互通,並提高產品兼容性,突破目前全球發展智慧家庭應用服務的發展瓶頸。

科技城開發Smart Homecare中控管理系統。(圖片來源/中華電信)科技城開發Smart Homecare中控管理系統。(圖片來源/中華電信)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也結合臨床醫學成果,開發醫療級居家血氧、敗血症、認知能力及睡眠健康的檢測平台,預計今年下半年成立新創公司。智慧醫療中心主任楊智傑指出,高齡者罹患感染症、失智症難以覺察,就醫時通常都已經是重症,居家監測工具可提早發現病徵,降低疾病風險,「下一步我們將觸及情緒檢測,因為很多高齡者的孤獨感很嚴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楊智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楊智傑

陽明交大智慧醫療中心開發敗血症檢測平台,在家就可檢測感染症風險。(圖片來源/陽明交大智慧醫療中心)

陽明交大智慧醫療中心開發敗血症檢測平台,在家就可檢測感染症風險。(圖片來源/陽明交大智慧醫療中心)

Smart Homecare市場未來5年快速成長

「科技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推動智慧家庭產業的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温琇玲提醒,Smart Homecare要在了解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痛點後,提出情境設計,找到科技解方,甚至需要與生活產業及醫療照顧產業結盟,發展跨域照顧平台。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温琇玲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温琇玲

温琇玲曾與遠雄集團合作打造智慧銀髮住宅,在冰箱裝設磁簧感應器,若冰箱門頻繁開關,系統會判斷高齡者可能呈現焦慮不安狀態,應該予以關懷,讓智慧家電產生照顧效益;更與周邊業者合作提供高齡者養生膳食與醫療諮詢,「科技結合服務產生商機,老人也可以得到安心、安全的照護。」

柯偉震也分析,目前台灣Smart Homecare後裝市場較大,但他看好前裝市場的發展性,「超高齡社會需要的智慧健康、智慧醫療照顧、智慧家庭服務無法由一家企業獨自打造,未來中華電信要結合醫療照顧機構,用平台模式打造高齡照顧生態圈。」

中華電信開發在宅醫療診所可以使用的5G行動醫療行李箱。(圖片來源/中華電信)中華電信開發在宅醫療診所可以使用的5G行動醫療行李箱。(圖片來源/中華電信)

隨著台灣高齡化、少子化衝擊,及今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擴大適用範疇,業界預測未來5年Smart Homecare市場將快速發展,但前提是要發展永續商業模式,包含採取訂閱制,並結合物業管理。温琇玲也建議,政府可以作為產業領頭羊,將社會住宅納入試驗場域,發展商業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1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