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思云專欄】找到老年喪偶的復原力 音符點點畫療癒悲傷

【康思云專欄】找到老年喪偶的復原力 音符點點畫療癒悲傷
2024/07/26

「以前下雨時,我會和老婆共撐一把雨傘,邊走邊唱『一支小雨傘』;她走了,下雨天我不再撐傘,只戴帽子。」

聊到「人生的主題曲」,八十好幾、三個月前經歷配偶離世的思兄,在完成了一幅「音符點點畫」後,緩緩地說出了自己的內心話。

三個月前經歷配偶離世的思兄完成的一幅「音符點點畫」。(圖片來源/康思云)三個月前經歷配偶離世的思兄完成的一幅「音符點點畫」。(圖片來源/康思云)

思兄因著喪偶後出現記憶混亂、憂鬱沮喪不想出門的狀況,而主動來報名藝術輔療課程,他跟兒子說:「我需要出去走走,或許去上課會好一些。」
然而,課程開始後,思兄常出門就找不到上課的地點,在街道上盤旋一個多小時才好不容易抵達,前幾堂課來到時總是帶著困惑且沮喪的表情,難以融入在課堂當下進行的環節。

隨著每次藝術輔療的主題性談話,思兄開始間斷地述說自己兒時、少年期的記憶,接著聊到青年期進入婚姻,以及婚後的生活。話題開始圍繞在美麗賢慧的妻子身上,不論什麼主題,思兄總是說著關於她的種種,漸漸地,思兄生命中這位重要的女人,在他的語言中變得立體而充滿畫面感。

但是,思兄從不曾說出「難過」、「思念」、「悲傷」等情緒詞彙,也不曾描述妻子離開後的日子,只是不斷用各種創作來呈現記憶中的她。

藝術輔療的過程藉由整理過往生命歷程,思兄用各種創作來呈現記憶中的她。(圖片來源/康思云)藝術輔療的過程藉由整理過往生命歷程,思兄用各種創作來呈現記憶中的她。(圖片來源/康思云)

根據丹麥一項研究發現,比起沒有喪偶的人,喪偶者有較高的死亡率和喪偶後的醫療支出,其中喪偶的男性持續6年內死亡率與醫療支出都高於喪偶的女性。而研究者認為,這和男性的復原力較脆弱有關。(PLOS ONE,2023)從復原力心理學的觀點,在經歷所愛之人逝世之後,需要能善加利用內在和外在資源,在痛苦無助時,仍可採取行動重拾「正常的」生活。

思兄在台灣傳統男性的文化和思維中,不易表達喪偶後巨大且沉重的悲傷,卻在藝術輔療師的陪伴下,以整理過往生命歷程的方式,透過描繪妻子的形象、特質、兩人共同的嗜好,並用具象的視覺藝術呈現記憶的縮影,將感受「可視化」的同時,也靠近並接納了自己內心的失落。

因著這樣的歷程,思兄漸漸找回了與人對話的言語、從準時出席課程開始找到生活次序,並在最後一堂課畫出了內心的思念,當我看著他全神貫注地點上那些淡藍色的雨滴,彷彿那每一點,都是思兄無聲的淚滴。

我問思兄:「你不再撐雨傘,是不是因為太想念老婆,撐了就感覺她不在身旁,會很難過?」,思兄看著我,慢慢地說:「是的,我很想念她。」 

那天,是整學期藝術輔療課程的最後一堂課,我聽見思兄這句長情的告白,12堂課的點點滴滴突然如電影情節般閃過,原來,思兄是在這個藝術輔療的過程中,找到他復原的力量!

看影片了解音符點點畫怎麼做:

 

註: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日前(3/23)發表一篇有關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團隊所做的「喪偶對不同性別老年人死亡率與照護影響的研究」〈Bereavement affects older people differently with younger males being most frail with limited recovery potential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