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照顧科技創新,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於20日舉辦「科技齡聚力:高齡照顧科技產業小聚」,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智慧科技提升照顧品質。活動下半場更透過互動式LAB,針對「科技如何進入照顧場域」、「精準營養與友善餐食服務」、「運動數據分析與體適能訓練」、「數據驅動的健康管理」與「照顧機構服務新商模拓展」5大主題交流意見。
與會者包含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正分析師張哲豪、《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高有智、愛迪樂居家長照職能治療師莊政修、錸工場日照中心北區主任呂韻蘋、盤古銀髮公司營運長曾筱芸、古稀創意總監呂協翰、以及智樂活創辦人劉書華等,共同探討實務經驗。
科技齡聚力:高齡照顧科技產業小聚邀請約60位來自高齡照顧產業的專家與從業人員參與。(圖/創新照顧)
智慧照顧以人為核心 串聯科技與生活
資策會數轉院正分析師張哲豪表示,台灣近年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不健康餘命已達6到8年,且預估有82萬位長者具衰弱風險。照顧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科技介入成為照顧者與服務單位的重要支援工具。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協助需求端導入創新服務,與業者及民眾共同打造智慧照顧生態圈。
張哲豪指出,數轉院經訪談51位照服員後發現,日常資訊的數位化紀錄是提升效率的關鍵。並透過與輿情大數據分析,歸納未來智慧照顧趨勢的15個關鍵字,包括數位服務工具、易用性、數據、預防/治療、傳感器、智慧型裝置及社區/醫院整合等,強調未來智慧照顧將以人為核心,發展健康監測、生活輔助、社交娛樂與認知健康的綜合照顧服務。
以產業力量形塑未來照顧商機
《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高有智指出,台灣長照產業規模已超過6,500億元,照顧市場是剛性需求,未來應推動長照的產業化與科技化,以照顧為核心,串聯不同場域的應用端,結合軟硬體設備,實現跨域整合。並引用總統賴清德提出的健康台灣政策目標,進一步強調未來的照顧模式不應再侷限於社會福利的思維,應以產業力量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高有智表示,照顧科技可應用於工作流程數位化、安全環境智能化、精準照護等領域,適用於住宿、活動、行政、浴室、交通接送等情境。這些技術不僅能提升照顧品質與效率,還能減少照顧者的負擔,提升工作安全,並預測和防範未來照顧需求,超越傳統長照「手工業」的想像。
他舉例,居家照護業者導入智慧居服系統,協助照管師在評估、記錄追蹤和調度上省下50%的時間,並幫助照服員制定標準作業程序,數位化紀錄也能節省40%的時間;也有照顧機構與照顧科技業者合作,透過數據進行個人化健康分析並提供照顧處方,展現了未來照顧科技的無限潛力。
此外,隨著法規的逐步開放及後疫情時代減少就醫的趨勢,醫療服務逐漸延伸至院外,開發出術後追蹤、慢性病管理及偏鄉醫療的應用。高有智提到,彰基與仁寶的「愛糖寶」合作、台中榮總與研華的「民眾返家照護管理」,以及台灣受恩、豐原醫院與台積電基金會合作的智慧藥盒、健康手環和視訊系統,都是科技應用的成功案例。
高有智強調,當前照顧科技的重點並非追求最前沿的技術,而是要符合長照服務的實際需求,結合場域特性與臨床驗證,並確保整合性與可用性,才能建立長期的經營商業模式,避免成為短暫的實驗性補助計畫。
運動科技提升高齡者健康 優化照顧流程與膳食服務
愛迪樂居家長照職能治療師莊政修分享,過去6年來,他在銀髮健康房和身障健身房等場域,透過運動科技設備,協助高齡者進行阻力訓練(HUR),並為其設計跌倒預防、高血壓及心肺復健等運動處方。
莊政修指出,阻力運動可以有效降低高齡者的跌倒風險,同時預防和緩解多種慢性疾病。根據德國漢堡大學健康經濟研究中心(HCHE)的預估,預防衰弱症的有效措施,每人平均三個月可為國家節省約10萬台幣的醫療成本。
而在膳食服務方面,錸工場日照中心北區主任呂韻蘋則強調,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的牙口功能及口腔健康逐漸退化,進而影響飲食狀況。為了提升日照中心長者的飲食體驗,錸工場透過科技系統來優化膳食服務流程,減輕同仁的備餐負擔。在龜山日照中心,鼓勵長輩參與送餐工作,並給予工資,以此增強長者的成就感。
呂韻蘋說明,龜山日照中心原本在膳食備餐的加工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然而引入餐食系統後,營養師能夠介入進行營養評估,並協助確認團膳廠商的訂單和配送時間,日照中心也能記錄長者的用餐情況和滿意度,並將這些數據用於跨專業的討論參考。透過導入科技系統,日照中心的餐食滿意度大幅提升,長者吃完餐食的比例也明顯上升。
以服務為核心的照顧科技與生活賦能
盤古銀髮公司營運長曾筱芸分享,身為資訊領域出身的他,十年前進入長照領域後,發現許多科技開發者往往專注於軟硬體功能的創新,由技術主導邏輯進行研發,但卻忽略了實際的使用情境。然而,在照顧科技領域中,應該由服務主導邏輯,導入符合照顧場域需求的服務理念與流程,將軟硬體作為輔助工具來提升照顧品質。
盤古銀髮重視高齡者的個人自主生活發展,並以「生活賦能」為核心目標。曾筱芸解釋,傳統照護模式往往只聚焦於高齡者失去的能力,但生活賦能的陪伴模式則專注於四個關鍵面向:需求(Needs)、個人(Person)、能力(Ability)、生命(Life)。
這種模式關心高齡者的實際需求、如何看待生活、客觀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命經歷的影響。透過生活賦能的方式,照顧專業不僅能清晰表達,還能讓照顧壓力得到緩解,讓心靈得到安慰,同時彰顯人性尊嚴,讓照顧服務環節的所有角色都受到應有的重視與同理。
小聚夥伴腦力激盪服務痛點與創新解方
活動下半場,與會者分組就科技如何進入照顧場域、精準營養與友善餐食服務、運動數據分析與體適能訓練、數據驅動的健康管理、照顧機構新商模拓展5大主題,分析照顧現場的痛點,以及需要的科技解決方案。
「科技如何進入照顧場域」小組成員討論指出,未來的日照科技需求將包括語音與行為辨識,並強調活動設計應重視體能與認知狀況的個別化偵測。他們提議建立資料庫,將相關數據分享於公開平台上,促進活動設計與照顧實務的交流。
「精準營養與友善餐食服務」小組則認為,關鍵在於確保食材的質地規格與營養均衡,並連結高齡餐食的資源。他們建議開發一個以長照營養需求為主的平台,由營養師根據長者的咀嚼和吞嚥能力設計餐食料理包,配送至服務單位後可立即使用,減少照顧人員的備餐壓力。
活動下半場,與會者分組討論照顧現場的痛點,以及需要的科技解決方案。(圖/創新照顧)
「運動數據分析與體適能訓練」小組分析了運動照顧的現場需求,認為最重要的是提供體適能數據、運動動機分析與環境營造支持。然而,現場仍存在一些痛點,例如缺乏民眾體驗運動科技的場域,臨床人員與科技人員的溝通困難,以及高齡者使用運動科技時對易用性和體驗溫度的需求。
「數據驅動的健康管理」小組表示,照顧服務端需要整合生理健康、活動數據、運動與營養等相關資訊。他們期望透過Line API無縫整合數據與軟體,並建立提醒機制和獎勵系統,促進民眾健康行為,未來則希望能串接健保系統,為醫療診斷提供更多參考數據。
「照顧機構新商業模式拓展」小組提出,未來可發展與家庭聯誼活動、住宿長者的自費加值服務,以及針對健康和亞健康族群的自費項目,例如圓夢計畫、芳療、管家服務等。不過,成員也強調,目前長照產業的高度管制性使得自費項目發展受限,若要實現創新商業模式,必須從制度上進行革新。
凝聚高齡產業能量 共創銀髮照顧新未來
本次活動除了帶動討論科技如何協助開發潛力照顧場景、減輕照顧機構工作負載、打造更個人化、細緻化的高齡照顧服務之外,也為台灣的高齡科技照顧產業注入新活水。從這場活動為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才與企業投入高齡照顧科技的發展,共同攜手智慧照顧生態圈為民眾建立更健康、更永續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