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瑩慧專欄】照顧者和志工培訓的感動

【巫瑩慧專欄】照顧者和志工培訓的感動
2024/09/27

個人多年來從事長期照顧、失智症照顧和支持等服務。82日、3日,應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之邀,在斗南辦理兩天的家庭照顧者和志工培訓,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感動,分享如下。

主題一: 「照顧與溝通」

照顧是一個過程和系列性活動,透過陪伴、照料與幫助,提供對方所需要的結果。期間有可能幾天、幾周、數個月或甚至於長達幾十年,最重要的就是傳達善意和祝福。而溝通則需要以簡短自在的態度,來進行彼此的互動。

有位學員分享他這2年因為吸入性肺炎和癌症,前後共三次手術住院的經歷。尤其第一次病危的急診手術,在加護病房43天,普通病房10多天,受盡身心煎熬。其中因為安全的考量,身體受到約束,而產生妄想。寫簡訊給他的律師,說自己被綁架了。還好,他的太太說: 等一下就會出去打電話給律師求救。請他現在趕快配合醫師指示,在床上騰空練習踩腳踏車,這樣才有體力逃跑。

學員說他很感謝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們,在每個病患的按鈴求救中,不停地來回奔波回應。也感謝家人,尤其是太太,在他意識不清和就醫過程中的安撫與鼓勵。 

另外,第一天下午,協會有位在附近服務的照顧服務員,推著她的巴金森氏症個案進來加入團體。他的行動小碎步,言語表達不清楚,持續不自主的吐舌頭。但是他喜歡唱歌,所以照服員就用手機點播他擅長的歌曲。當開唱的時候就完全不結巴,順暢又音準的完成,獲得了滿場的掌聲。而照服員也全程展示了帶他起身、行走、歌唱等細膩過程。以平和及不催促的語氣,清楚的預告下一個動作。 

主題二: 「關懷與資源」

不論是否失智,每個人都重視快樂和幸福,也都富有喜、怒、哀、樂的情感。當我們進行關懷時,尊重和了解對方的需求,然後連結可運用的專業和資源,才能進行適合的協助和服務。 

走失和協尋,是失智症照顧的一大挑戰。有一位學員的父親,因為幻聽而獨自離家坐上火車,說要前往北部尋找親人,卻又無法說出身在何處。在女兒機警地與他保持通話的同時,透過警察、鐵路局工作人員和熱心民眾努力的查詢。竟然在不到2個小時,離開斗六往南將近100公里外的永康站尋獲。 

另外,學員也分享到:她曾經開車經過了郊外和鄉間的道路,發現單獨四處徘迴的阿嬤。所以,運用了「看、問、留、撥」的技巧,與派出所的警察,分別成功地將兩位失智長者安全的護送回家。 

由於在志工的培訓中,目前也需要加入「自殺防治」的議題。有位學員揪心的說,她的哥哥是輕生的高危險群。經過徵求同意,請她在課堂中,當場撥打1925安心專線。在簡短主述了她的擔憂和需求後,對方也提供了後續的建議。

以上這些例子,原本都不在這兩天的課程規劃之內。但是由於學員們的分享,卻又很奇妙的扣合了主題。讓課程內容更兼顧了理論和實務,成為豐富的學習過程。謹以此紀實,感恩主辦單位和此次所有參加的夥伴們。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