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每3秒即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人口推估已超過37萬,並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86萬以上。為因應大量失智者所產生的各項需求,如何跨域合作照護成為重要議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於9月28日舉辦的失智症聯合學術研討會,以「失智症跨領域合作照護」為主題,邀請醫界、法界、社福界等專家學者,以及交通、金融、賣場、職場及照護領域的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從多元面向攜手為失智症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立法委員林月琴立法委員及衛生福利部專門委員王玲玲專門委員也至現場致詞,表達政府對失智症政策的重視。
國家衛生研究院執行長許志成長分享失智人口盛行率及醫療照護趨勢,說明今年初剛發布的台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的方式和結果。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目前為7.99%,且預估在民國113年至民國133年間,盛行率將從7.94%上升至10.56%,對應的人口數將從36萬人增加至76萬人。這些數據顯示出失智症的快速增長,未來可能對社會及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
許志成指出,失智症個案中,僅有42.23%的人曾因失智相關症狀而就醫;而有61.62%的主要照顧者未接受過相關訓練。因此建議未來應加強對失智症的衛教宣導,也應增加相關專業人力與資源,並強化對失智症預防和早期診斷的宣導。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陳正生則分享失智症診斷與治療最新進展。他表示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發展持續進步,特別是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已有新藥推出;而隨著治療選項的多元化,早期診斷的需求愈加重要。陳正生表示加強針對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輕度行為障礙(MBI)的監測,並結合新科技,如數位生物標記(Digital Biomarkers),以協助精確的診斷。他也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建議藉由運動、互動、腦動「三動」策略有效減少失智症風險。
研討會中特別針對失智症對法律與醫療決策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憶安診所教授邱銘章分享失智症對認知功能、行為和意思能力之影響,闡述了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如何影響患者的決策能力。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邱怡凱則對各國制度對支持及保護失智者的作為進行分析,以失智者財產遭凍結的問題為討論焦點,並建議借鏡日本的策略,促使銀行與社福單位合作協助高齡或失智客戶。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彭啟倫則深入探討了失智症司法及精神鑑定的作用,並強調司法鑑定在確保失智患者法律權利方面的重要性。萬國法律事務所彭瑞驊律師針對監護制度和意思決定支持提出建議,強調在特定情況下活用監護制度的必要性,並建議推廣支持性決策機制,保障失智者的自主權。
研討下午場次則分別有「預先規劃之跨域實踐」和「失智友善場域之實踐」不同場次,前者探討失智照護在醫療、照護、財產信託等領域,如何以人權為導向,透過各領域的合作來協助家庭進行自我評估與提前規劃,做出關鍵的生活決策。後者則探討如何在交通、金融、賣場等多元領域,針對失智友善做各種設計,如何透過跨域整合的努力,為失智者及其家庭的打造失智友善環境。現場約250位失智醫療及照護專業人員、失智者及照顧者參與對話,希望擴充制度、研究及社區實務上的討論與可行性,攜手創建更尊重自主的友善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