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重度失能照顧負擔 衛福部評估保險制等多元財務方案

家總年度研討會 探索家照據點共融發展
2024/11/29
作者/專欄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2年全國約有86萬人為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如何支持家庭照顧者減輕負擔,為未來長照3.0關注重點之一。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在家總研討會提到,長照3.0將強化重度失能照顧,希望減輕照顧家庭的沈重負擔,財務上也會盡量幫忙減輕壓力,他表示,除了將實施住宿式機構每月補助1.5萬元,也思考多元財務方案,包括評估以「雙源財政制度」,輕中度維持稅收支應,重度失能者則以保險支付。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北護大)長期照護系今日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共同舉辦「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與共融願景」研討會,與會者對於衛福部於112年訂定「長照與身障家照據點共融試辦計畫(共融計畫)」,希望單一家照據點能提供長照、身心障礙者及精神病人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提出討論。現場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監察委員王幼玲、家總理事長陳維萍、秘書長陳景寧、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科技學院院長洪論評、長期照護系系主任陳正芬、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均出席參與。

呂建德表示,政府針對長照預算已從長照1.048億元到明年將達927億元,透過更完善的制度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他強調台灣的強項在於社區,目前全台社區關懷據點已超過4800處,未來應朝「一村里一關懷據點」,透過對象共融、資源共享、場域通用、科技導入、人力培育等機制,善用社區力量整合長照服務與家照支持性服務。

此外,他特別回應外界對現行長照資源主要集中於中輕度失能者,對重度失能者的照護支持相對不足的問題。他表示,政府已針對家屬負擔最重的重度失能者住宿機構費用,將每月補助從1萬元提高至1萬5千元,同時也正在思考評估雙源財務制,輕度和中度的長照需求由稅收預算支出,重度需求則引入保險制度,增加財源收入,強化照顧資源。

家照據點自104年發展至今10年,上午場針對家照據點發展背景以及共融發展圖像展開跨專業對話。(照片來源:家總)

陳景寧指出現在台灣的家庭照顧者有5080中壯年子女照顧失能或失智父母、8080老年配偶照顧者、8050年邁父母照顧身心障礙子女、年輕照顧者等四種不同樣態,家庭照顧者處於不同生命發展階段,所需要的不只是長照資源,也需要就業支持、面對失落、練習放手等支持性服務。他認為家照據點除高負荷個案與其他長照、社安網「共案分工」外,應更著重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等「預防重於補救」功能。

陳景寧也為全國家照據點請命,中央應鬆綁個案服務量、僵化訪視等規定,回歸專業社工根據案主個別化需求,在社區中推動以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的「五層次守護網絡」。他強調政府需要與民間共同合作,因地制宜發展更多創新服務,例如「家庭照顧協議」、「互助喘息」、「ESG友善長照職場」等。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兼系主任陳正芬回顧家照據點的發展歷程,衛福部社家署老人福利科自104年起推動,業務後於107年移撥至長期照顧司續辦,108年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組亦推動家照據點建置計畫,至今累計達132處長照家照據點與47處身障家照據點,提供「個案管理、居家照顧技巧指導、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喘息服務、支持團體、紓壓活動、心理協談、志工電話關懷」等八大項服務,建構基礎服務,同時部分據點提供創新方案,讓照顧者獲得不同面向的支持和協助。

衛福部於112年訂定「長照與身障家照據點共融試辦計畫(共融計畫)」,希望單一家照據點能提供長照、身心障礙者及精神病人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預計117年累計至全國200處共融據點。因此,研討會也邀請身心障礙者及精神病人之家庭照顧者專家跨域對談。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表示,精神障礙家庭照顧者長期面臨著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疾病起伏不定的情況下,不僅需要承擔沉重的照顧責任,還需面對社會污名與心理壓力。張秘書長強調,新精神衛生法上路後,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服務有了重要的進展,例如地方政府開始提供心理衛生教育、情緒支持、喘息服務及專線協助,但這些資源仍不足以全面覆蓋全國約20萬家庭的需求。他強調家屬的支持不僅是病患復元過程的關鍵,並提出,支持照顧者透過「參與」來發展「能力」,「家連家」的家屬社群與同儕互助,發展精神疾病照顧知識長之同儕互助據點,並以「復元導向」,串聯心理衛生網絡資源。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主任林幸君則建議共融計畫應確立家照據點功能、定位;合理個案量及工作比重;落實以照顧者為中心,整合長照與身障資源,並分工。共融目標合作需要建立網絡單位間的對話與共識,發展出友善的社區支援體系。

下午專題研討由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社系副教授、中山附醫失智症共照中心副院長、家總常務理事暨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郭慈安主持,各界專家針對如何有效推動家照據點的共融服務分享第一線的服務經驗,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家總常務監事暨學術委員會召集人王增勇與談,邀請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簡任技正白姍綺、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科長魏子容、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科長李幸珊回應。

下午場邀請多位服務於家照據點專家分享實務經驗;現場針對現行家照據點政策討論熱絡,盼政府官員帶回第一線意見作為政策參考。(照片來源:家總)

澎湖縣政府社會處林嘉駿指出,澎湖縣以縣府主導的方式推動家照據點,透過創新服務如「照顧沙龍」、「照顧咖啡館」等,為照顧者提供情緒舒緩與實務支持。林嘉駿強調,地方主導雖有助於整合資源,但目前中央補助規定過於僵化,導致偏遠地區難以達標,影響服務的持續性。

台中市紅十字會總幹事聶碧瑩分享,紅十字會透過與地方資源的深度連結,建立跨部門共案機制,並在服務對象多元的情況下強調「家照者最佳利益」為核心,實現資源互補與專業提升。她表示,家照據點不僅是服務的提供者,更是整合社區資源的重要橋樑。

而台東聖母醫院護理部主任蕭燕菁則提出,對高負荷家庭照顧者而言,「習慣壓力」成為一種默默承受的常態。為此,聖母醫院從2017年起推行「到宅芳療服務」,透過專業芳療師的肩頸按摩,幫助照顧者紓壓與改善睡眠品質。蕭燕菁表示,這項服務除了減輕壓力,也增加了照顧者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家總常務監事暨學術委員會召集人王增勇表示,目前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政策指標「隱藏都會觀點」,建議現行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政策應更強調地方特色與行動的靈活性,以「在地為基礎的行動」,並以「關係契約」取代現有購買契約模式,促進政府與民間團體長期合作關係,提供行動過程中修正所需的彈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