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長期照顧領域,工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影響不僅限於保障員工權益,更深入觸及照顧品質和公共衛生核心。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工會在護理之家中的作用更為顯著。
工會如何在疫情期間發揮關鍵作用?
COVID-19疫情期間,護理之家成為醫療系統中最脆弱的一環。數據顯示,美國護理之家居民約佔全國COVID-19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超過15萬人因疫情去世。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會展現出其在危機中的關鍵作用。研究指出,成立工會的護理之家,其居民COVID-19死亡率降低了10.8%,工作者感染率也降低了6.8%。
COVID-19疫情期間,工會在護理之家中的作用更為顯著,不僅保護住民及工作者,還有效阻斷了病毒在機構內的傳播。(圖片來源/freepik)
工會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工會提供了集體談判機制,使工作者能夠安全地就工作環境中的危險問題向管理層反映。在疫情期間,工會推動了多項重要政策,包括:
- 確保帶薪病假
- 提供充足的個人防護設備
- 落實嚴格的COVID-19檢測措施
- 強化感染居民的有效隔離管理
這些措施不僅保護了工作者,還有效阻斷了病毒在機構內的傳播。例如,帶薪病假讓感染的護理人員能夠安全休假,避免因經濟壓力而繼續工作並擴大傳播風險。
不僅超越疫情 美國工會還帶來哪些影響?
工會的影響並不限於疫情應對。在員工層面,工會透過更高薪資、更佳工作條件及職業發展機會,提升了福祉。同時,工會還改善了護病比,增強工作滿意度,有助於吸引並留住高品質員工。
在住民層面,有工會的照顧機構展現出更高的照顧品質與安全性,例如降低院內感染、譫妄與死亡率的發生率。儘管研究指出有工會的機構投訴率較高,但整體違規比例仍相對較低,顯示工會對於監督機構管理與保障居民權益的正面作用。
然而,美國護理之家的工會覆蓋率自1985年至2009年間從14.6%下降至9.9%。這一下降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
- 區域性人口與經濟變遷。1980至2000年代,更多護理之家設立於工會傳統較弱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
- 政策環境的改變,例如勞動法改革增加了工會組織的難度,對工會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護理之家行業內的工會下降速度仍低於其他私營部門,顯示其具備一定的韌性與組織潛力。
台灣也能發展長照工會嗎?工會帶來的啟示與展望
台灣長照工作者平均月薪僅約3萬多元,工作強度高、身心耗損嚴重,流動率也居高不下。與美國相比,台灣的長期照顧工會仍處於萌芽階段,尚未能像美國那樣在疫情期間發揮制度性影響力。
未來,台灣需要更積極地發展長照工會,以保障工作者基本權益與職業尊嚴。同時,工會還能成為提升照顧品質的重要機制與推動社會變革的平台。
長期照顧體系需要工會、政府、機構管理者、照顧人員與被照顧者攜手合作,共同建構一個更具韌性、更有人性關懷的永續照顧生態系統。只有透過各方協力,我們才能實現一個尊重每一個照顧主體的理想照顧環境。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