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貞專欄】提升居服員協助用藥能力  照護品質更加分

【羅雅貞專欄】提升居服員協助用藥能力  照護品質更加分
2025/02/25

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病盛行,許多長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居服員若能有專業的訓練及在服務前預先準備,不僅能在陪診長照個案時,幫助醫師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更精準開立處方,降低用藥風險,同時也協助長者正確服藥,確保用藥安全與效果。

筆者為居服單位講授「用藥安全」的課程後,思量涉及與用藥相關的長照給付項目中,如「BA14陪同就醫」與「BA17e依指示置入藥盒」,從藥師的觀點提供未來執行方向,探討居服員如何專業地執行這些任務,並降低執行排藥與給藥時的爭議。

BA14陪同就醫  幫助了解用藥

就醫前的準備

居督協助居服員先了解病患的醫療需求及目前的用藥情況。準備過程包括:

  1. 個案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例如藥名及副作用紀錄。
  2. 取得個案血壓、血糖量測紀錄及身體健康檢查報告。
  3. 觀察紀錄:個案最近是否發生特別的事件,如跌倒、頭暈、水腫、尿量改變等。
  4. 近期用藥紀錄:可請個案領藥藥局提供近期用藥紀錄,另外,臨時就醫新增用藥明細,及目前使用的處方藥、非處方藥、中藥(進補)及保健食品。
  5. 了解病患主要醫療問題,最近困擾及需要解決症狀或新需求,是否需要減少藥物數量或更改劑型的建議。
  6. 個案是否吞嚥困難。就診時告知醫師,選擇適合的藥品顆粒大小,或是選用其他藥物劑型,例如口溶錠、液劑或貼片。

居督協助居服員先了解病患的醫療需求及目前的用藥情況,有助於陪同就醫時幫助醫師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更精準開立處方,(圖片來源/freepik)居督協助居服員先了解病患的醫療需求及目前的用藥情況,有助於陪同就醫時幫助醫師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更精準開立處方,(圖片來源/freepik)

就醫過程中的專業角色

居服員可協助醫師了解個案的用藥狀況,包括:

  1. 說明目前就醫情況及用藥需求、了解診斷及治療計劃,確認治療療程需多久,例如抗生素治療不可隨意停藥。
  2. 聽取並記錄醫師的指示,確認當下已聽清楚醫師的指示,並確認所有用藥資訊都清楚明白。
  3. 若需要整合用藥可向看診醫師提出轉介高齡門診。

門診後領藥注意事項

  1. 確認藥袋上的姓名及資訊正確,包括藥名、劑量、數量是否與藥袋一致。
  2. 確認使用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項,若不清楚請現場諮詢藥師。
  3. 將醫師及藥師的指示轉告家屬,特別是用藥的注意事項及特殊使用方法。

BA17e依指示置入藥盒  精確管理用藥

藥盒分裝的注意事項

  1. 依照藥袋指示分裝,避免將特殊指示的藥品(如緩解症狀的藥物)或易受潮的藥品分裝進藥盒。
  2. 建議每次分裝不超過7天份,並確保藥盒保持乾燥清潔。
  3. 藥品置於藥盒後,確認藥盒是否緊閉,或是將藥盒裝入密閉的盒子存放。
  4. 儲存環境需陰涼乾燥,避免高溫或潮濕導致藥品變質。
  5. 除非藥品儲存指示須冷藏,請勿將藥品冰於冰箱儲存。

對特殊情境的處理

當家屬間對於是否給藥產生分歧意見,且與醫師處方不一致時,可採取以下建議:

  1. 與家屬溝通:深入了解不給藥的原因,例如對藥物效果的疑慮或擔憂副作用。
  2. 尋求專業協助:向個管師或居督報告相關情況,並記錄完整過程,保障居服員執行業務的專業性與安全性。
  3. 遵循專業建議:詢問醫師或藥師,避免對個案健康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保留藥袋的重要性

藥袋包含有藥袋序號與藥品資訊,協助居服員確認是否取得完整整份藥品,例如,有些藥品需空腹服用而被單獨存放,若未保留藥袋,可能導致給藥遺漏或使用錯誤。保留藥袋也有助於核對排藥過程的正確性與安全性,有需要可依藥袋上醫療機構電話致電諮詢。

對於多家醫療院所就醫的長照個案,藥師了解個案的實際用藥情形後,進行用藥審視與整合。此過程包括檢視多重用藥的必要性、藥品是否發揮療效、是否存在非必要用藥,以及用藥是否可能導致其他醫療狀況。透過藥事照顧評估,藥師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用藥、不適當用藥及副作用風險。

居服員扮演著觀察、提醒與回報的重要角色,提升居服員的用藥教育,定期安排課程並就實際遇到之用藥問題進行討論,為病患帶來更安全、更有效的用藥照護。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5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