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學會專欄】技術混合照護模式  迎戰超高齡社會

【台灣護理學會專欄】技術混合照護模式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5/03/25

文/姚美玉  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護理部督導

我國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21%, 並於2070年達43.6%。人口老化與醫療需求增加,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日益嚴重,加上醫療科技的快速進步,「技術混合照護模式」正成為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醫療有效突破地理限制,提升照護的可及性與便捷性。透過穿戴裝置、健康管理應用程式與數位平台,患者可以自我監測健康狀況,實現更有效的疾病管理,能減少不必要的急診和住院次數,更降低醫療成本,提高照護效率與病患滿意度。然而,醫療科技的普及也帶來隱私洩漏與資料濫用的風險,需要穩定的網路環境與先進設備。

在技術混合照護模式中,護理人員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護理師(RN)與護理佐理員(Nursing Assistant) 的合作, 能大幅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護理師負責臨床評估、治療計劃設計及專業護理工作,例如:藥物管理與危急處理;護理佐理員則處理基本照護,包括測量生命徵象、協助日常生活活動及提供情感支持。這樣的分工減輕了護理師的負擔,讓他們能更專注於臨床決策與病情管理,同時提供病人更全面的照護。

為了確保團隊合作的有效性,必須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與協作機制。例如,定期培訓護理佐理員提升專業知識,並強化護理師的指導與監督能力。此外,應重視護理佐理員的角色,增強其職業認同感。

儘管護理師與護理佐理員的合作模式有助於提升照護品質,但專業能力差異與職責界定仍是挑戰。為了發揮最大成效,應強化團隊內部的溝通與協作,並藉由適當規劃與執行,確保技術與人力結合的模式能長期發展。

技術混合照護模式在改善醫療品質與效率上已展現其潛力。通過結合智慧醫療與輔助人力的力量,構建更加靈活、高效且人性化的醫療照護體系,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並迎接未來醫療需求多樣化的挑戰。

作者姚美玉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護理部督導作者姚美玉為台灣護理學會長期照顧委員會委員、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護理部督導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