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全聯會專欄】走入社區機構 中醫藥成為長照新助力

【中醫全聯會專欄】走入社區機構  中醫藥成為長照新助力
2025/04/17

文/邱瑞發  中醫師全聯會副秘書長、中醫居家醫療委員會召集人、嘉義立仁中醫診所團隊負責人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長照3.0更需有優質的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等一體式服務,在長期照護預防延緩失能的道路上,中醫中藥、中醫藥膳食養、中醫經絡氣功運動更是不可缺席的角色,因此中醫師除醫療院所的住院、門診照護外,更要進一步延伸走入社區、居家、機構內照顧民眾,共同肩負長期照顧的職責。

目前中醫師除了有建構中醫相關6組「預防及延緩失能模組」可以在社區據點、日照中心、機構內幫助預防失智失能、肢體復健外,更可運用「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民國108年6月起),以及衛福部的6區「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直接到宅服務,幫助因疾病無法外出、失能(巴氏量表< 60)、有明確醫療需求的民眾到家裡作中醫藥的治療,以中藥、針灸、傷科手法、飲食衛教、經絡運動幫助居家的個案。

中醫師自108年6月起可運用「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及衛福部的6區「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直接到宅服務幫助居家的個案。(圖片來源/freepik)中醫師自108年6月起可運用「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及衛福部的6區「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直接到宅服務幫助居家的個案。(圖片來源/freepik)

根據健保署的統計,截至113年10月,全國有176家院所,近4百位中醫師可以到家裡服務,自108年6月至113年10月,已有約1萬1千人接受服務,共服務了約33萬次中醫居家醫療服務,其中以失智症、中風顱損傷急性後期、巴金森氏症、骨關節疾患、癌症安寧輔助為多。

另中醫師也可以「中醫門診總額照護機構中醫醫療照護方案」(111年1月起)與機構簽約合作,每週1次定期到機構內為住民診察治療。從目前的臨床報告,對於住民的認知能力、活動力、胃腸功能、睡眠品質、肢體活動度、水腫、安寧緩和、疼痛控制、輕度急性感染症都有不錯的輔助治療效果。111年1月至113年10月,已有約8千3百位住民接受中醫服務,共服務近11萬6千次中醫機構醫療服務,其中也是以失智症、中風、頭顱損傷後遺症、巴金森氏症、骨關節疾患、衰弱的住民為多。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醫師、中醫藥夥伴進入長照服務,也期待政府相關部門能多開善門,讓中醫藥相關專業能一起投入長照行列。

 

作者邱瑞發為中醫師全聯會副秘書長、中醫居家醫療委員會召集人、嘉義立仁中醫診所團隊負責人作者邱瑞發為中醫師全聯會副秘書長、中醫居家醫療委員會召集人、嘉義立仁中醫診所團隊負責人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6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