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7)公布全台首次失智者財務損失風險案例調查,74名個案發生財務損失時,34位尚未被確診為失智症,也就是將近一半都尚未被確診的情況下被侵佔、詐欺財產。失智症協會理事、財務安全工作小組召集人李梅英指出,根據這項調查,財務損失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的徵兆。
財務損失的失智者家屬劉慧芳現身說法,她先生10年前出現個性改變、易怒等奇怪行為,被詐騙集團慫恿離家出走,短短2個月內家中動產、不動產都被騙取一空,損失上億元,家屬還遭詐騙集團無聲電話恐嚇,精神狀況備受煎熬。她先生直到7年前才被確診為血管性額葉型失智症,後來劉慧芳提出法律訴訟,但法院不採納醫院診斷證明,判決結果僅拿回不到一成的損失,她呼籲大眾應儘早了解失智症,並妥善財務安排,才能有平安幸福的退休生活。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也回應,將會在長照體系人力培訓加強對財務損失風險的理解與認知,像是由社工人員協助連結處理財務安全的資源。
而根據失智症協會的調查顯示,剝削失智者財務的人,最高比例是家屬,其次是詐騙集團。詐騙手法包括金融服務(如提領現金、辦信用卡)、買賣、借貸、理財(保險、基金)等方式,導致失智者損失不動產或動產、身份被盜用。74位發生財務損失的個案裡,65位並尚未聲請輔助或監護宣告,僅24位在遭詐騙後有提出法律救濟,顯示民眾對於失智財務規劃的意識仍然不足。
「失智症者診斷不易,詐騙卻很容易。」失智症協會法律顧問、律師鄭嘉欣認為,在尚未確診失智症或在輕度認知障礙的階段,建構跨領域的財務防護網相當重要,包括戶地政、金融、警政、法律、醫療院所等都必須有相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