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設立的三信瓊瑤日照中心,位於高雄市三信家商的校園內,與校內的照顧服務科系相鄰,學校教育融入長照服務,開啟教育、社會責任與照顧實務之間的一場對話實驗。
校園即社區 將教育資源轉化為照顧能量
三信家商創校逾一甲子,隨著社會結構與產業需求演變,由原本的商業經營等傳統科目,逐步拓展至照顧服務、餐飲、設計等多元科系。三信家商董事長林昶彤觀察到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變化趨勢,以青銀共學為核心概念,推動日照中心在校園落地,結合照顧服務科實習需求,創造青銀共學的平台。
三信瓊瑤日照設立於校內建築的一樓。(攝影/戴淨妍)
三信家商校長張美瑛指出,三信瓊瑤的設立希望提供學生具體的實作場域,同時服務周邊社區長者,實踐學校社會責任與在地連結。張美瑛表示:「教育與照顧的結合,不僅讓學生理解未來社會的樣貌,也讓長者在熟悉、安全的校園場域中獲得穩定照顧。」
三信瓊瑤日照中心主任池致賢與三信家商校長張美瑛合影。(攝影/戴淨妍)
日照中心位於校內瓊瑤樓一樓,使用空間達440平方公尺,是目前高雄市樓地板面積最大的單層日照據點。自2023年8月營運以來,三信瓊瑤日照已達收案人數上限,平均照顧約60位失智與身心障礙長者。
三信瓊瑤日照中心 小檔案
成立時間:2023年
服務規模:60人
相關單位: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
整合科技與音樂 提供歡樂的照顧氛圍
在服務特色方面,三信瓊瑤結合音樂治療與數位科技應用,增強療癒性與創造力。主任池致賢原本是吉他教師,因為少子化、生源減少,決定轉換跑道投入照顧領域後,累積逾7年長照機構管理經驗,並取得社工專業學歷。他笑言:「教音樂轉做照顧,起初很不適應,但這份工作給我真正能與人建立關係的機會。」
日照中心的一隅為音樂演出舞台。(攝影/戴淨妍)
池致賢強調,日照服務的核心不僅在於身體照顧,更關鍵的是營造參與感與心理支持。在情感連結方面,音樂扮演關鍵角色。三信瓊瑤與音樂治療師合作,設計針對失智長者的一對一音樂互動課程,結合三角鐵、鐵琴等簡易樂器,強化節奏感與記憶力,達到延緩退化的目的。池致賢更自組「三信瓊瑤日照樂團」,與長輩共演懷舊歌曲,也常以自彈自唱迎接新進長者,形成中心獨有的歡迎儀式。
音樂治療師與長輩一對一互動。(圖片來源/三信瓊瑤)
三信瓊瑤設置數位體感健身房,結合軟、硬體運動科技,長者運動時可同步在平板上觀看動畫,並記錄次數與時間,提升運動意願與追蹤便利性;物理治療師則定期進駐,依據數據進行評估與調整。日照也引進護智燈,以特定波長光源刺激神經傳導,有助於穩定情緒與延緩認知衰退,並導入生理量測系統記錄生命徵象,透過簡單介面即可完成血壓、脈搏等日常紀錄。
三信瓊瑤設置數位體感健身房。(攝影/戴淨妍)
整合學校多元科系資源 實踐全人照顧
作為設於高職校園內的日照中心,三信瓊瑤活化教學資源,整合相關科系所長,餐飲服務科提供餐食與營養點心服務;美容科協助長者梳髮、修甲,提升整體自我照顧意識;外語科設計懷舊主題活動,讓長輩穿著和服、唱日本歌,重拾記憶片段與文化共鳴;資料處理科學生則協助教導平板使用,培養長輩基本數位素養。
張美瑛指出,跨科系參與不只提升學生對高齡議題的理解,也讓照顧服務科學生具備團隊協作、跨域溝通與現場應變等職場關鍵能力,「不只是實習,而是社會學習與價值建立的過程。」三信瓊瑤團隊目前共15人,以年輕化的照護團隊為基礎,建立起良好口碑。池致賢提到,他們提供校內學生日照實習機會,由5位照服員帶1位學生,目前就有1位照服員是由學生培育而成,未來希望培養更多年輕學子,將服務交棒給新世代。
三信瓊瑤日照中心與照顧服務科教學場域相鄰。(攝影/戴淨妍)
團隊已規劃繼續拓點,預計於三信合作社大樓三樓設立可容納120人之日照中心,並持續評估設立其他服務模式。池致賢表示,三信瓊瑤日照既是校園的延伸、社區的支點,也是充滿音樂與人情的照顧創新場域,並希望逐步建立可以複製、共融、永續的照顧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7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