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勝宗專欄】AI新藍圖 推展長照3.0注入活力

【侯勝宗專欄】AI新藍圖 推展長照3.0注入活力
2025/08/06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經歷了從輔助計算到主動執行的顯著轉變。早期AI多為「推理模式」,如大型語言模型,被動回應指令以生成內容。如今,AI正迅速進化至「代理模式」,能自主規劃並執行複雜任務。例如,Google近期的技術展示中,其AI代理人已能依據用戶「規劃東京五日遊」等指令,主動搜集資訊、比較方案並提供預訂建議,展現了從「提供資訊」到「代辦任務」的躍升。

AI演進從推理、代理到主理的新模式

更前瞻的發展是AI邁向「主理模式」的潛力,使其在特定領域不僅是執行者,更能扮演協調與初步決策輔助的角色。OpenAI等機構致力研發具備更高級自主能力的AI智能體,結合處理圖像、聲音等多樣資訊與即時決策的能力。全球科技巨頭與新創公司,如中國的DeepSeek 亦積極投入此領域。

為支撐AI的高速發展,業界正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例如微軟與OpenAI、軟銀(SoftBank)、甲骨文 (Oracle) 等合作夥伴計劃投入巨資建設「星際之門」(Stargate) 等AI超級計算項目。AI從工具到智能體的演進,預示著各行各業運作模式的深刻變革,也為應對長照挑戰帶來新契機。

“AI邁向主理模式的潛力,使其在特定領域不僅是執行者,更能扮演協調與初步決策輔助的角色。”

AI融入「十分鐘照顧圈」

政府規劃自2026年啟動長照3.0計畫,強調「共生社區」,整合社區資源,建構「十分鐘照顧圈」( 開車十分鐘以內的距離),讓民眾就近獲得服務,實現在地老化。在此藍圖中,AI將成為關鍵的賦能工具。

首先,在智慧評估方面,長照3.0導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ICOPE整合性照護評估工具及WHO-5福祉指標等。未來,AI可分析這些數據,及早識別個案風險,優化照護計畫。例如,社區關懷據點人員可利用AI分析長者健康數據與生活模式,精準評估潛在的失能或退化風險,及時介入。英國數位醫療公司Cera Care的實踐可為借鏡:據其報告,該公司的AI預測模型透過分析居家照護數據,能有效預測長者跌倒風險(曾報告準確率約83%),並顯著降低住院率(曾報告約70%),從而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其次,AI能優化長照3.0強調的「互助喘息」機制。一個AI驅動的照護媒合平台,有望分析社區照顧者的需求與志工的供給,自動配對喘息服務,提升效率與便利性。在共餐送餐、交通接送等服務上,AI亦可參與資源調度與路線優化。

此外,「生成式AI照顧助理」(如智能聊天機器人或語音助手)的引入,能為長者提供陪伴對話、健康提醒,緩解孤寂感,並將互動中收集的健康警訊即時反饋給家屬或專業人員。AI的目標並非取代人際互動,而是透過人機協作,提升服務品質與長者的幸福感。

國內外AI助力長照實踐

全球許多國家已積極探索AI在長照的應用。日本積極研發照護機器人,如早稻田大學菅野重樹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致力於讓機器人輔助執行翻身、移動等耗體力的護理工作,以減輕照護人員負擔。丹麥則在社區長照中廣泛應用生活輔助與社交型機器人。例如PARO海豹機器人,透過與長者互動,有效改善其情緒、降低孤獨感,其成效亦獲相關研究支持。

英國除了前述Cera Care的預防性AI應用,國民保健署(NHS)也持續推動遠距照護與電子健康紀錄,為AI分析提供了數據基礎,實現「預防勝於治療」。

台灣的AI長照應用雖起步較晚,但已展現潛力。例如,工研院技轉的KneeBO膝關節動力外骨骼,運用AI動態平衡控制技術,協助長者安全行走。部分本土新創公司推出AI語音助理,方便長者操作智慧居家服務。同時,一些具前瞻性的醫療機構(如長庚醫院等)也投入研發AI失智症早期篩檢工具,提升社區篩檢效率。這些本土創新正為長照3.0的推展注入活力。

全球許多國家已積極探索AI在長照的應用。(圖片來源/Pexels)全球許多國家已積極探索AI在長照的應用。(圖片來源/Pexels)

推展AI長照的4大挑戰

儘管AI潛力巨大,但推廣AI長照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是「數位落差」,長者與部分基層照護者對新科技的適應需要時間與培訓。其次,「倫理與隱私」是核心關切。AI需取用大量個人數據,如何確保資訊安全、避免演算法偏見、界定AI責任至關重要。例如,若AI誤判長者健康狀況導致延誤就醫,責任歸屬為何?我們需要參考如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等國際規範原則,建立台灣的倫理指引與監管框架。

再者,基層人員對AI可能取代工作的「抗拒心理」與「轉型壓力」不容忽視。科技的導入必須與現有照護流程緊密結合,讓第一線人員參與設計,使其成為助人利器而非負擔。最後,「資源與財務」的限制也是現實考量。AI設備初期投入成本高昂,長照3.0的龐大經費需求已對政府財政構成壓力。

成立AI長照推動辦公室

面對挑戰,台灣應積極行動。建議政府在現有的「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下成立跨部會的「AI長照推動辦公室」,整合科技、衛福、經濟等資源,制定發展藍圖與倫理規範。短期內,可啟動示範性「智慧長照試點計畫」,例如可考慮在大台北地區或高雄市等資源較集中的都會區,與花東地區或屏東縣等偏鄉縣市選擇4至8個行政區的社區,針對城市型和偏鄉型的獨居或高風險長者家庭,導入AI語音助理、穿戴式生理監測裝置及跌倒偵測器等,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就醫率及照顧者負擔的實際影響,收集反饋以修正推廣策略。同時,應將智慧長照納入專業人才培育,並加強社會溝通,凝聚「科技向善」的共識。

共創人機協作長照新願景

AI技術的飛躍與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在長照領域交會出嚴峻挑戰與無限機遇。科技的價值最終體現於人性的關懷。未來長照AI圖像,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讓長者獲得有尊嚴、有溫度的照護,讓照顧者得到實質支持。AI應成為人性的延伸,輔助人類完成繁重任務,讓我們能更專注於情感交流與溫暖陪伴。

實現此願景,需要政府、產業與社會各界的協力。長照3.0已擘劃「在地社區、共生互助、智慧創新」的方向。關鍵在於如何務實地將AI融入此藍圖,推動服務模式與人力結構的轉型。讓我們以開放的態度擁抱創新,以審慎的思維應對風險,共同打造一個人機協作、科技與人文相得益彰的長照新時代,為台灣即將來到的超高齡社會,給長者和照顧者安身立命的未來。

“成立跨部會的「AI長照推動辦公室」,整合科技、衛福、經濟等資源,制定發展藍圖與倫理規範。”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8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