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嬤,白飯、量少、剪碎」、「蔡阿公、白飯、正常、菜少」。中午用餐時間到了,一個個餐盤上擺著現煮的色香味俱全的溫熱飯菜,盤底還貼著一張張字條,上面不只有用餐人姓名,還有依每個人不同的飲食喜好與注意事項,被紅筆細心圈起的一個個不同選項。這裡是「大齡生活館」,是「到咖手」照護體系設在高雄市的日照中心,每份餐都像是子女們在家為老父母特別用心料理的飯食,實踐著到咖手照護體系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莉茜的「類家人」照護理念。
到咖手照護體系 小檔案
成立時間:
2015年 洪石數位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 愛齡照護服務勞動合作社
2019年 新北市私立到咖手居家長照機構(新北市A個管單位/C碼醫事單位/C據點)
2021年 高雄市私立到咖手社區長照機構
2023年 高雄市私立大齡綜合長照機構
服務規模:
- 3 家居家長照機構
- 1 家日照中心 - 大齡生活館
- 1 家綜合長趙機構(小規機) - 大齡復能館
- 服務員280人:A個管、居督30人
服務區域: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
創業從家照者需求出發 到咖手提供照顧支持
採訪這天,高雄已是炎熱6月天,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洪莉茜,一出現就親切地問候著長輩們,洋溢著熱情和友善,像南台灣散發光熱的小太陽。
「到咖手」,取台語諧音就是「幫忙」的意思,充滿台灣人情味。身為澎湖女兒的洪莉茜深知那份家人般互相幫忙的美好,便以此作為他創業的品牌,並以共享經濟的模式提供高齡照護服務,期望成為家庭照顧者的神隊友。
洪莉茜(右二)與先生(中)及經營團隊。(圖片來源/到咖手照護體系)
「到咖手是從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痛點出發的產物。」洪莉茜表示,10年前婆婆中風,為了照顧婆婆,原本是一家銀行分行經理的他,不得不辭去工作,成為一名照顧者。當時他常想,其實他需要的是「短照」的彈性幫手,例如上班時可以幫他陪婆婆去復健,或許他就可以不用中斷職涯,卻苦於找不到幫手。
在這過程中,他發現很多家庭照顧者都是女性,且都和他面臨了同樣被迫中斷職涯,卻又不易重回職場的處境。他號召一群相同境遇的姐妹們決定做些什麼,若每個人都貢獻一點彈性時間、體力或腦力,就能串成彼此幫手,形成共享經濟。於是如何解決照顧者共同的痛點,達到「照顧不離職」,成了創業的契機。就這樣,10年前,洪莉茜在43歲時創辦「到咖手885平台」,媒合有需要居家照顧的人和有彈性時間的人。
“解決家庭照顧者共同的痛點,達到照顧不離職,成了創業的契機。”
獨創「黃金三環」 發揮「類家人」精神
走過10年的到咖手,主打為長者量身打造整合式照服,重視以人為本,擁有獨創的「黃金三環」居家照護模式,由護理師、照服員和關懷陪伴的「生活老師」組成。
為長者量身打造整合式照服,重視以人為本,徒手幫長輩活動筋骨。。(攝影/王永村)
洪莉茜說,黃金三環小組成員在不同時段照顧同一位長者,生活老師在每次服務後上傳照顧資料到line群組,小組成員和家屬都能隨時看到被照顧長者的情形,如此小組成員互相支援,遇到問題時也不再孤單面對。例如曾有生活老師發現長者傷口不對勁,上傳照片通報,後來連繫到咖手合作的醫師,及早獲得改善。
長輩在大齡復能館透過遊戲活動。(攝影/王永村)
洪莉茜透露,到咖手還有一種「異親而養、代位照顧」的功能,也就是我照顧你的長輩、你陪伴我的家人。有些到咖手的夥伴並非為了賺錢而加入,而是預習父母或自己老後照顧所需;而年老父母有時對照顧他們的子女的善意要求不願配合,常令照顧者感到無力,但面對「孩子的朋友」上門來照顧他們時,卻總有格外配合的好表現,令人驚喜。
要讓長輩吃得開心,每個長輩喜歡或適用餐具不同,都是試了多次才選擇長輩喜歡且好用的餐盤。(攝影/王永村)
到咖手目前也有日照中心、小規機,到處可見以人為本的巧思。例如大齡生活館內每位長者的餐食都符合個別化需求,館內充滿家的感覺,還有獨家配備的電動躺洗的美髮椅,每月有合作理髮師到館提供服務,以及懷舊音樂、芳香紓壓及生活訓練等,並儘量滿足長者的個別喜好。例如有一位90多歲的長者擅長寫字,館中掛有一塊小黑板專供他每日用粉筆寫下勵志佳言,再跟館內老同學一起分享心得,同聲朗讀。洪莉茜笑著說:「劉伯伯字體蒼勁有力,題字一年多來沒有一天重覆。」
大齡生活館配備電動躺洗美髮椅,每月有合作理髮師到館提供服務。(攝影/王永村)

大齡復能館為小規機,可提供夜間照顧服務。(攝影/王永村)
善用AI科技照顧 共組長照界小聯盟
有鑑於科技照顧已成趨勢,到咖手在AI等科技應用上走得非常快,「我每個月提供20美元給督導們玩AI,以熟悉AI使用情形。」洪莉茜說,目前公司除了開發智慧體智能APP,協助長者肢體運動,在高雄「大齡復能館」特別重視長照復能與科技結合,裡頭有工研院技轉的PoseFit樂齡肌能檢測鏡,長者往前一站並做幾個簡單動作,系統就會以不同顏色標示出全身肌肉狀況,看出哪些部位須強化訓練,並提供個人化的改善訓練建議,館內還引進有助肌力的動態訓練懸吊系統,目前公司正發展居家版肌能檢測與體適能訓練模組。
PoseFit 樂齡肌能檢測鏡可分析個人哪些部位須強化訓練。(攝影/王永村)
洪莉茜也透露,到咖手正在建構「幸福憶聲」樂齡創新服務平台,收集被服務長者的內容影音及懷舊資料等,透過AI生成技術,可以打造成長者的個人化育樂服務工具包或數位回憶錄;並配備錄音裝置讓個案自選互動應答的AI聲音,可錄製喜歡的人、像是兒女聲音,如同和兒女對話。「例如我媽很愛跟小阿姨講話,只要錄製小阿姨的聲音,就可透過AI科技,和他一句來、一句去,維持他生活的樂趣,解決他的無聊」。
到日照播放黑膠唱片聽懷舊音樂。(攝影/王永村)
「長者可以是家庭的老網紅。」洪莉茜說,到咖手目前已應用很多科技技術,留下長者珍貴的生活紀錄。例如把長者的手寫字變成他個人專屬的字體,製成個人問候圖貼或轉印在日用小物上,增加高齡者生活豐富度,也成為家族的珍貴記憶;到咖手為每位長者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聲音影像等,也都記錄在個別Line群組,遠方的子女可藉此參與父母的老後生活,這些都可透過AI製成個案回憶錄。
到咖手用心提供長輩多元活動,應用科技技術,留下長者珍貴的生活紀錄。(攝影/王永村)
「幸福憶聲」預計今年12月上線服務,初期擬開放200個家庭使用,到咖手將以此發展照顧者的服務價值,以及他們如何圓滿被照顧者的生命豐富度。由於到咖手已經在AI科技及作業流程上投資很多,未來計劃將技術授權同業使用,共組長照界的「小聯盟」。
每月服務1000個家庭 實踐人情味的社區照顧
從10年前的一人倡議,到愈來愈多人認同,目前到咖手在台北、新北與高雄都有服務據點,已有約300位全職或兼職夥伴,每月服務約1,000個家庭,在新北市還有第一家銀光咖啡館,實踐了「微社區照顧」,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務。曾有受惠的家屬撰書出版,表達了對這種照護模式的感謝。長照家屬葉偉光幾年前突然面對高齡雙親生病需要長照,找到了到咖手團隊協助,他把團隊照顧父母的經歷寫書分享,在〈作者序〉中提到,要不是有到咖手的「類家人」居服員們給他的鼓勵和協助,「我真不知該如何度過無法喘息,快要『溺斃』的日子。」
隨著台灣將迎來長照3.0,洪莉茜建議長照有些法令規範應與時俱進,適度解放長照人才的職能。例如居督、A個管的行政作業量能,可以因應e化與自動化流程的搭配提升服務效率,不僅可讓長照人力發揮價值,產值也可反映在人才績效表現上,有效提升人力職涯發展。
此外,如何納入移工、甚至機器人,共同工作以符合超高齡社會所需,也需妥善規畫;更重要的是,規模等級大小不一的長照業者,主管機關更應分量級管考評量,長照市場才能朝向產業化發展。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到咖手信念,更讓洪莉茜找到愈來愈多同路前行的夥伴。洪莉茜2年前也開始推動員工持股,讓優質員工成為股東,人才更有發展性。
日照午餐都是自煮,讓長輩可吃到熱騰騰飯菜。(攝影/王永村)
隨著到咖手走過10年,小太陽般的洪莉茜持續匯聚夥伴們成為愈來愈大的熱能,為孤軍奮戰的家照者伸出手、搭把手、做夥到咖手,實踐「沒有人是孤單地活著,所以也不應該會有人孤單地照顧」的理念。老,可以很幸福。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到咖手信念,找到愈來愈多同路前行的夥伴。”
做牛毋驚無犁拖 職涯多元發揮韌性
身為澎湖女兒的洪莉茜,可說是一位「多面手」,擁有多元跨領域專業。(攝影/王永村)
「我媽常說:『你若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身為澎湖女兒的洪莉茜,將這句話裡的勤奮韌性實踐得淋漓盡致。
洪莉茜總是笑容滿面,說話聲音悅耳,甚具親和感染力;不過,話鋒一轉,他卻說:「我是嚴厲又認真型的。我覺得做什麼事情,縱然有千難萬難,都應該全心投入把它完成。求學或工作,我都是認真、認命、認分。」
洪莉茜可說是一位「多面手」,擁有多元跨領域專業。大學念建築設計,第一份工作進入一家知名建築師事務所,因父親生病後返鄉進入公務體系,無奈父親不久後病逝,身為長女的洪莉茜下有4個弟弟,他不得不和母親一起撐起這個家,搖身變成了當家作主的人。
婚後到高雄,轉攻金融保險,一路當到銀行分行經理,卻為了專心照顧中風婆婆離開職場。後來被電商業者禮聘協助實體展店,又被指派參加AppWorks創業加速器,一窺科技應用的新創世界。創業跨入長照領域,不斷進修學習,又讀了輔大跨專業長期照護研究所,是繼企管所畢業後的第二個碩士學位。
多樣化的職涯發展,累積跨領域多元專業。A型、處女座的洪莉茜說,創業是誤打誤撞,「環境把我推到哪裡,我為了生存就得去做,做了就希望它成真變好。」他自認不是天之驕女,沒有背景更不是人生勝利組,在家人跟很多貴人幫助下才能成長發展。他坦言,創業者一定都會遇到許多困難,生產、銷售、人力、研發、財務,每一樣都像從地獄中親自經歷一回,所幸他全心投入,傻人傻福,充分發揮韌性。
“沒有人是孤單地活著,所以也不應該會有人孤單地照顧。”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38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