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物聯網技術做防災第一線

善用物聯網技術做防災第一線
2019/12/25
作者/專欄

「噠!」打火機一秒燃起火苗,火苗感測器立刻偵測作響,手機Line便收到起火瞬間的監視器畫面,即便在10公尺外都能感應。這是宇瞻科技(Apacer)所推出的「環境智能監控系統」(Smart IoT System)實際操作情形,利用物聯網(IoT)打破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讓實體環境資訊掌握於一指之間,這股物聯網風潮已帶動製造業跨入工業4.0,如今也吹進醫療照護領域。

根據衛福部2018年統計,長照機構6年來發生5起惡火,造成超過30人死亡,且皆發生於夜間或清晨。去年衛生福利部立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大火造成14人不幸喪生,延遲通報、電器不當使用為釀災成因。照護人力不足,意味著風險可能發生在看不見的死角,以科技構築無形防線,自動偵測、即時通報,讓人力專注日常照護工作,有異常情形時才需應變,應是一劑重要解方。

專利設計守護安全

為了不可侵犯的「安全」,宇瞻在火煙偵測、跌倒感應、預防失智者迷走的門禁監控等方面下了不少苦功。在長照機構,少許照護人力值班的夜間往往也是火災應變能力最脆弱之時。「聽到大樓起火,只能看到是在哪個區域,受信總機並不知道起火點在哪,必須倚賴監視器、平面圖尋找起火點,對消防弟兄的人身安全造成莫大的威脅。」宇瞻科技智慧應用處處長林志亮指出,現在照護場域內的監視、消防系統大多各自獨立,一旦失火,必須倚賴人力找出起火點。

宇瞻將兩套系統整合,以軟體介面統一管理資訊,加上獨有的「事件點直擊」專利,擷取監視器畫面連動Line傳送給管理階層。「狀況出現了,在哪裡?多嚴重?要做什麼行動?」宇瞻科技副總經理駱榮發點出,環境智能監控系統有效之處在於整合與連結。

LINE事件點直擊實際使用畫面(照片提供/宇瞻科技)

除了利用人人皆能上手的通訊軟體Line,受信總機直接通報消防單位,並以語音電話輪播通知遠端的管理階層,現場則有響鈴、音箱廣播通知現場人員,這套智慧通報也申請到專利,傳統與智慧並行的多元聯繫方式,讓緊急通報不受限於單一管道。

提供「剛剛好」的轉型第一步

物聯網技術發明時間並不短,宇瞻多年前也曾跟上「數位家庭」的趨勢,「我們在數位家庭繳了不少學費。」宇瞻科技董事長陳益世苦笑,首度跨入生活場域,卻發現每個人的生活需求大相徑庭,加上各類產品閘道、規格整合不易。但他們並未放棄,將對人的關懷轉向照護領域,與聖約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學系與其國家照顧員考場合作。

實際場域應用(照片提供/宇瞻科技)

「任何一個系統,不外乎把感應的資料搜集回來,分析再回饋,資料儲存絕對扮演重要角色,而宇瞻的核心技術就是儲存。」陳益世解釋,資訊接收、控制、儲存、分析與分享串連成為完整的物聯網系統。成立至今,宇瞻科技技術核心從記憶體延伸至工業自動化控制應用,以超過20年的時間精煉核心技術,針對不同產業提出客製、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兩年前內部成立智慧應用處,協助不同產業應用物聯網技術。

不過,跨入照護場域,宇瞻才發現長照機構因規模、經濟狀況而需求各異。因此,宇瞻依據機構可接受的價格、用得到的功能,提供「剛剛好」的服務。「讓你用最少成本跨出(智慧化)第一步,解決你現在的問題。跨出之後,你後續要投資什麼才不浪費?如何銜接未來?」宇瞻科技副總經理駱榮發認為,宇瞻擅長耕耘垂直產業,能跳脫單一企業視角,更宏觀預見產業趨勢,不只是銷售產品,更能提供建議。

發揮台灣特色的團體戰力

而對於已率先投入智慧轉型的機構來說,「整合」則是第二道難題。宇瞻在發展數位家庭時也曾因此踢過鐵板,過往的挫敗如今轉成精進動力,透過軟體整合既有、新設硬體,免去機構端得自行整合的煩惱,提供基礎、進階等不同服務選項。

宇瞻智慧應用處團隊不大,但善於整合上下游夥伴,希望以團隊力量打造環境智能監控的生態系。「台灣要打群架,跨領域整合才是台灣未來跨出那一步的關鍵。」陳益世直白地說。

「我們不追求跟大廠硬碰硬,別人沒興趣、不想做、覺得投入不划算的,剛好是我最能發揮的。」陳益世一向擅長尋找藍海,他的下一個願望,就是成為長照環境監控領域第一、也是唯一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