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長照服務不能只侷限於滿足失能者需求,更亟需開發新型態服務,以健康長者為主的生活、居住等服務,佐以大數據積極發掘長者需求,「求變」是掌握趨勢的關鍵,《ĀnkěCare創新長照》提出四大台灣長照界發展的趨勢,領讀者展望2020年的長照脈動。
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 其中481,109 人為65 歲以上失能老人、28,666 人為衰弱老人,僅佔378.4 萬高齡人口中的13.47%。過往長照資源多聚焦於滿足失能者,但如何讓剩下超過320 萬健康、亞健康的高齡者活得更健康?預防失能、延長健康餘命,將是銀髮照護未來的關鍵字。
為失能者生活加值
照顧失能者仍是高齡社會的剛性需求,但觀念會逐漸從「照顧失能」轉向「復能」,除了服務被照顧者因失能而做不到的事,如打掃、沐浴、供餐等,也開始重視被照顧者既有能力,使生活能力不要退化,此外,以被照顧者需求為中心的復能服務也遍地開花,以跨專業找出個案動機,重視生活能力的維持,而非特定訓練目標。
此外,「自立支援」理念也在國內逐漸普及,除了改變工作流程、照顧方法,科技協助也成為可預期的契機。在輔具、醫療科技展便可見上下肢訓練機、甚至以跳舞機、打地鼠機等訓練認知與反應的復能設備。臺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立也在機構內購置外骨骼機器人,希望下肢癱瘓的長輩也能「一起去爬山」,他認為科技的價值不再只有減輕照顧負荷,應該更著眼於「增加生活價值」。
健康族群的居住、生活需求
台灣戰後嬰兒潮也逐漸步入高齡,他們走過「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須照顧)的時期,財產、人生觀等觀念也跟上一輩大為不同,像是從「養兒防老」轉為靠自己,寧可將房屋作為老後的投資,渴求美好的退休生活,這些觀念的翻轉將帶動新的市場需求。
而從公部門角度來看,需要把關逐年成長的長照支出,亟需引入民間資金作為活水,衛福部將眼光轉向高齡者的居住空間,在現有長照服務之外,渴望引入民間、尤其是保險業資金投入活絡高齡者居住市場。2019年衛福部、內政部便頻頻釋出推動「銀髮住宅」的風聲,銀髮住宅、長照園區等複合式開發營運型態,將帶動建築、金融、長照等跨業合作模式興起,熟悉高齡者行為、生心理需求等人才將變得搶手。
而在長照業界,有居服業者相當看好此趨勢,認為集中式高齡者住宅可讓服務遞送更有效率。日本2011年之後也急速發展「附服務高齡者住宅」市場,也是為既有介護服務限制營利企業進入經營開另一道門。
另外,健康、亞健康族群所需的生活服務,市場仍待開發。例如,衛福部未來也將試辦「銀髮運動俱樂部」,空間中設置適合高齡者的健身器材,強化現有C據點的功能,政策帶頭跨入健康促進市場,顯見商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