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雲端服務、人工智慧等應用並非新鮮事,從長照科技趨勢觀察,未來的技術將會放眼大數據帶來的「預測」、「預防」效果,想要實踐,得先從生活型態資訊化,以及完備數據蒐集開始。然而,台灣長照業經濟規模小又缺乏制度誘因, 找到有人買單的商業模式仍是關鍵。
從被動偵測走向主動預防
貴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在科技引入照顧場域具有豐富經驗,貴族老人長照中心主任桑予群表示,智慧輔具和機器人等設備發展目前還不算成熟,加上長輩非數位原住民,對科技的使用較陌生,現行科技產品對機構帶來的效益仍以「減輕照顧者負擔為主」。
偵測跌倒、智慧床墊、人臉辨識等IoT 應用多以「偵測」為主,但「跌倒警報響時,長輩都已經跌倒了。」桑予群認為,「預測」功能必須加強,像是透過生理量測報告預警長輩的體能狀況, 讓照顧者做好預防措施,避免長輩跌倒。他也觀察到,長照領域較有意願投資的是「預測」和「預防」功能的科技產品,可透過物聯網(IoT)蒐集數據結合人工智慧進一步分析。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生醫組組長張慈映也贊同: 「產品放在預測、預防才有商機,健康和亞健康者會願意投資讓自己更健康。」她認為IoT 產品應配合生活型態等多元數據來產生好的解決方案、預防疾病發生,才有價值。
友達旗下跨足大健康產業的友達頤康,產品主打健康促進、遠端監護跟智慧生活。友達頤康總經理葉俊正認為,藉由物聯網運動器材與健康生理數據的連動、分析,提出預防處方,成為一整套健康管理方案,確實是養老產業相對亮眼、值得投入的領域。
仁寶電腦則開發將感測器穿戴於身上,藉由偵測關節提舉角度將復健情況量化,治療師依據數據評估生理狀況,追蹤復健成效和安排療程。仁寶電腦軟體研發本部資深經理林仲毅表示,從過往穿戴產品的開發經驗發現,長輩不喜歡受監控的感覺,「無感」是IoT 產品導入銀髮市場的一大重點。因此,將穿戴裝置化為無形,像是將感測器裝在復健器材上或用紅外線偵測長輩動向,在市場接受度也比較高。
系統整合促成商機
然而,做到預測和預防並非易事,數據不夠多、蒐集不全面,即無法產生預測模型,仁寶電腦將在今年籌備「智慧長照聯盟」,朝「Open API」(公開取得的應用程式介面)的方向推動,期許能串起智慧長照的產業鏈;物聯網智能系統領導廠商研華科技公司推出「工業雲端服務平台」,加速AIoT 服務的發展。
林仲毅認為,目前長照產業數據相當破碎,各個系統或IoT 蒐集的數據都上自己的雲端,較難產生完整的解決方式,銀髮商機也無法出現,因此訂定資料交換標準及確認物聯網安全,促成跨系統與平台的數據整合相當重要。
研華智聯智能醫療業務經理李家茵表示,數據是成就未來應用的基礎,過往大家在意系統或產品的功能,但現在更關注數據應用與整合。她認為,面對多又零散的長照數據,研華開發為醫療業者開發「雲端服務平台」能給長照業者做參考,此平台可支援不同格式資料庫和公有雲,能將醫院內所有資訊:醫療設備、病房、環境、病患資料等數據彙整在同個平台,如此一來數據分析和預測不是難事。
隱憂:規模小 增加誘因擴大科技需求
小規模經濟是台灣長照業的特色,住宿機構大多是49床小型老福機構,社區型的日照和社區據點的單位人數也少,又加上評鑑要求人力比,以人工即可因應照顧需求,何必導入科技呢?張慈映就指出,經濟規模小、科技產品投資成本高為長照智慧化的阻力。
李家茵則從制度上建議必須要有誘因,激勵現有長照機構導入資訊方案,評鑑就是方式之一。以現有醫院評鑑就涵蓋智慧醫療的元素,如:病人呼叫護理站的紀錄和回應時間需被記錄,以及安全用藥管理,這些都是評鑑項目,會影響醫院升級和健保點數,但是長照機構評鑑項目尚未引入這些思維,對長照業者來說,投資科技的誘因就不大。
政府近年推動「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和「健康福祉創新服務推動計畫」,都是將台灣作為科技驗證的場域,向國外輸出解決方式、擴大適用規模,再看台灣導入的成本能否降低。友達頤康就是看準規模經濟效益而投入中國市場,葉俊正表示,中國的養老機構大,必然推動智能化,經營者對於大數據應用接受度也很高,台灣過往較偏向社會福利思維,但隨著法令越來越開發,市場對智能化需求也會逐漸出現。
林仲毅認為,台灣照顧科技需求還在,如何將台灣的需求跟市場拱出來,幫助長照業發展仍是科技業值得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