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分享】閒置空間轉身化為樂齡學堂

【讀者投書】閒置空間轉身化為樂齡學堂
2020/04/09
作者/專欄

文/巫瑩慧(雙澄照顧創新工作室)、孫嘉敏(衛福部社會保險司)

當公共建築變成閒置場所時,通常會被稱為「蚊子館」。然而,隨著少子化,許多學校縮班,甚至於廢校,這些多出來的空間,如果轉化成樂齡學堂,讓急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或是失智者,可以走出家門,重新學習、交友和促進社會互動,可以活化生活和提升身心健康。衛生福利部和屏東縣政府2019年底舉辦的參訪及失智症研討會,讓與會者看見這些可行性。

與鄰近高齡社區共榮

永大多元照顧中心原本是廢棄的公有拖吊場,屏東縣政府整建後,由畢嘉士基金會得標取得經營管理權,2016年5月正式營運,提供居家服務、社區共餐小規模多機能等9個項目。園區內有2棟建築:以服務健康或亞健康長輩為主的「樂林居」,後棟則是提供小規模多機能服務的「安康園地」。

永大和社區之間有座公園,也是高齡友善空間,像是半弧形的中間隔道兼具扶手防跌和行動復健功能,步道兩邊也設置方便休息和交誼的座椅(照片提供/巫瑩慧)

永大多元照顧中心與大武新村、崇武新村兩個眷村為鄰,高齡人口密度偏高,當初設立就是希望健康和需要照顧的老人都能獲得服務,並盡可能過著自立的生活。永大和社區之間有座公園,也是高齡友善空間,像是半弧形的中間隔道兼具扶手防跌和行動復健功能,步道兩邊也設置方便休息和交誼的座椅,加上合宜的照明設備,更增添了夜晚活動的機會。因此,永大的工作人員很自豪地說,這是設在公園內與社區共融的創新服務。

軟硬體貼心設計

在樂林居的空間設計上,也是以寬敞開放為主,標誌也很清楚。舉例來說:廁所是以門的外框漆上桃紅色為女性用、藍色為男性用、淺黃色是無障礙廁所。相較於一般比較常用的小型指標,永大的標示設計,更讓長輩毫不費力,遠遠就可以看到。

廁所是以門的外框漆上桃紅色為女性用、藍色為男性用、淺黃色是無障礙廁所。相較於一般比較常用的小型指標,永大的標示設計,更讓長輩毫不費力,遠遠就可以看到。(照片提供/巫瑩慧)

樂林居平日提供體腦適能、樂活律動、藝術手作、音樂舞蹈等多元課程。在大廳的隔牆櫃上,每一個櫃門都擺置長輩精心完成的作品。我們到訪的當天,有位長者說,每天來這裡跟著專業復健老師做運動,老師也會教導使用運動器材做肌力訓練,所以肩頸痠痛少了,也不須再花錢按摩筋骨。長輩自主運動也累積不少獎勵點數,有位長輩還特別秀了一下「存摺」,常拿來兌換藥布。

筆者還發現,基金會自製的小桌曆包括不同的運動訓練和食材介紹等,延伸了自我照顧的提醒。另外,永大也結合特殊節慶,與社區民眾及孩童們接觸辦理相關活動。

樂林居和安康園地兩棟建築之間的棚廊是種花及種菜的戶外空間,有位爺爺負責平日澆花、翻土的粗活,並與其他長者分享種植蔬果花草秘訣。永大在2017年增建廚房,打造共餐環境,月平均製餐超過2,500份,每天都有兩種主食可以擇一。

安康園地是由社區鄉親共同票選出來的名稱,代表能讓家屬心安、長輩健康的園地。它是設立在後棟的「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以日間照顧中心為基礎,提供整合性照護服務,包括日間照顧、居家服務、臨時短期住宿、到宅沐浴以及送餐服務等。服務以失能或失智老人為主,空間以「家」的概念規劃為交誼廳、餐廳、臥室與浴室4個區塊。這裡沒有制式的活動時間表,照服員會依長輩的意願陪伴或鼓勵參與不同的活動單元。

全國唯一設在國小內的失智服務據點

根據內政部統計,屏東縣人口老化比全國排名第5。而位於屏東市的前進國小受少子化影響,學生數從300多人減少至今僅剩70人。身為家有3位失智長輩的屏東市民眾醫院蘇哲能副院長,因而發心推動老幼共學。經過多方洽詢和努力,終於獲得母校前進國小的支持。

照片提供/巫瑩慧

校方釋出多餘空間打造老幼共學環境,提供失智長輩與學童進行勞作、食農、律動和閩南語課程。這些都是學生原本的課程中就有,只是從中挑出適合共學的內容。而且長輩的經驗都可以成為小學生很好的導師;而小朋友協助活動、念故事、唱歌和分享食物,讓彼此享受另一種天倫樂。

讓長輩能夠再回到學校上課,而且有孫子輩的學生相伴,充滿著幸福感。在共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失智長者,擁有當下的美好互動,相對地也會減少精神行為問題,甚至延緩退化。而小朋友從中學習孝順與尊敬長輩,互相建立情感橋樑,是良好的倫理教育和傳承的雙贏。前進國小校長李國賢說,預計在學期結束前讓大家一起享用共同種植的收穫。

前進國小校長李國賢說,預計在學期結束前讓大家一起享用共同種植的收穫。(照片提供/巫瑩慧)

前進國小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設立在學校的失智服務據點,蘇醫師表示: 許多校長不願釋出閒置校舍,也有老師和家長帶有偏見,認為孩子跟失智長輩在一起很危險。他認為社會思維應該改變,才能結合學習和照護的理想實踐,同時改善失智症照護的資源分配問題。而且學校老師的共識和信念也很重要,一旦老師不認同這樣的方案,老幼共學的模式就可能無法繼續。

不論是永大多元照顧中心的社區共融或是前進國小的老幼共學,都是讓長者和失智者安老、社區和社會祥樂的具體方案。藉由醫療體系、學校和社會福利機構,串聯政府的支持、民間自發性的運作和不同資源的結合。在學習新知和社會參與中,增進生活的快樂和意義,並且減輕下一代的照顧負荷。相信這樣所創造的長期照顧服務,一定可以推展更多改變的力量與成果。

投書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媒體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

你也有話想說嗎?歡迎將文章寄至投書信箱:ankecar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