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點 - 給大型集團的3項建議

專家評點 - 給大型集團的3項建議
2020/04/23
作者/專欄

本次專訪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共同主持人蘇嘉瑞,分析長照住宿機構將面臨的產業環境變化,並提供大型長照住宿集團經營建議。蘇嘉瑞不僅身兼醫師、律師雙重身分,也曾協助敏盛醫院達成台灣首件醫療資產售後租回案例,近年深入醫療資產評估、分割與併購領域。

社福與產業並非二元對立

長期以來,台灣長照服務依循社會福利精神發展,隨著高齡人口比率持續上升,要求以產業力量帶動發展、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聲音也不絕於耳。2018年通過上路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被蘇嘉瑞視為一個關鍵轉捩點,他解釋,《長照法人條例》允許公司法人及外資成為長照機構法人社員,透過持份可擔任董事、回收分潤及轉讓退場。「長照法人就是產業化的合法途徑。」蘇嘉瑞認為,這是台灣政府對醫療照顧健康產業心態上的解放。

打破定價天花板

然而,具有雄厚資本的投資者仍在長照市場門口頻頻徘徊,儘管金管會下修投資門檻,金融、保險業等業者卻始終觀望,原因在於「收費天花板」,長照服務定價權仍掌握於政府手中。對於考量投資利潤的保險、金融業者誘因不高。

「政府要給人民選擇的權利跟機會。」蘇嘉瑞認為,長照服務應該發展出異質性的選項,提供民眾多元選擇,並非在社福跟產業化二元對立中選邊站,才能兼顧照顧弱勢與產業發展。而服務多樣化的前提是握有定價權,一旦定價提高、利潤空間被打開,長照業才能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這不僅影響私人長照機構,各地公部門也渴望以BOT 形式鼓勵民間參與投資長照園區,其中長照服務若仍無法自由定價,怕是「無利可圖」。若獲利空間無法開放,蘇嘉瑞認為,政府可給予稅務減免,可參照過往扶植電子、生技製藥產業的政策誘因,降低長照產業發展的成本。

長照產業化 - 創新長照雜誌
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團隊共同主持人 蘇嘉瑞。 圖 / KPMG安侯建業

大型集團的未來發展

《長照法人條例》上路不僅是法條文字更迭,不只政府、業者因新制上路而磨合,也吸引新的投資者觀望,跨產業、跨國際、連續性照顧下的醫養整合等各種合作模式都可能因此誕生。這也促使長照住宿機構市場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蘇嘉瑞為大型長照住宿機構集團提供3 項建議:

建議1:成立法人

現有小型機構因經濟規模不利發展,若經營不利面臨倒閉危機,得找尋其他機構接手或轉移住民,住宿機構將「大者恆大」。但無論是併購接手、新設機構或擴增床數,都得申請成為長照機構法人,也得具備健全的公司管理機制。長照機構法人社員具有成為董事(控制公司管理)、分配利潤跟出場(股票可自由轉讓)的權利,具備公司治理的核心精神,公司、外資、其他產業也都能以合資、入股、簽約等方式合作。

建議2:財務透明

成立法人後,制度規範也能保障營運風險。長照機構法人財務報告得報主管機關備查,等同於財務、營業活動都得透明化,公司內部得徹底執行內稽、內控。若想成為跨國性品牌、擴大經營規模,吸引投資者,經濟合規一定得做到,也能讓合作夥伴對發展前景更有信心。

建議3:公私協力

政府推出BOT與民間合作一定是趨勢,因照顧長者是效益顯著的政績。對於機構業者來說,市區地價持續上漲,投入BOT可減輕興建的土地成本,像是利用閒置的公有空間、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