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症的特有症狀「健忘」,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失智症的認知障礙,或認為只是自然的老化現象,如果忽視不理、或偏離了治療方向,長輩不僅要長期承受身心煎熬,亦有引發失智症的風險。老年精神科專業醫師和田秀樹,詳盡說明老年憂鬱症的身心病因和判別症狀,並將其和失智、譫妄等常見的老年認知障礙進行解說比較,同時提供主要的治療方法和預防知識。在邁入超高齡社會及面對失智人口飆升的台灣,本書給予必要的支持與指引,為打造更友善的醫療、照顧和生活品質而努力。
除了憂鬱和悲觀之外——老年憂鬱有青壯年患者沒有的特定症狀
眾所周知,憂鬱症具有憂鬱和悲觀的病徵,但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症狀。
例如,有一種症狀就是看似「大腦突然斷電了」的「精神運動性遲滯」(psychomotor retardation)。因為大腦不能正常工作,本人會覺得腦袋變糟了,某些情況下也會導致工作能力的退化,因而有被解雇的危險;即使一直坐在桌子或電腦前,卻完全沒有進度,做事也失去幹勁,能力似乎變得低落;或是體溫明明很正常,卻覺得自己好像發燒了,感到疲憊倦怠……這些都是「精神運動性遲滯」的症狀。
憂鬱症的典型症狀是對一切都變得悲觀,連帶地失去為未來奮鬥的欲望和動力。由於睡眠節奏紊亂,會變得淺眠或失眠,導致身心都痛苦煎熬。
此外,情緒不斷在沮喪與振奮之間交互轉換也是憂鬱症的特徵,特別是中午以前狀況容易變差,這也是年輕或中壯年患者常見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憂鬱症經常會出現上述之外的非典型症狀——以下這些情況,乍看並非是明顯的憂鬱症症狀,希望大家也能記得並留意。
焦躁不安、靜不下來
令人意外的是,許多罹患憂鬱症的人會出現好辯、煩躁的狀態。因為焦慮不安的感覺太過強烈,於是變得「坐立難安」、「只要靜下來就會擔心焦慮」,這在專業上稱為「精神運動性興奮」(psychomotor excitement)。
雖然上了年紀之後,大腦中主管情緒控制等高級知性活動的額葉會漸漸萎縮,讓人變得比年輕時更容易發脾氣,但在許多情況下,背後其實都隱藏著憂鬱症的因素。
有時候,因身體疾病住院的患者若變得狀態不穩定或「情況不太對」,醫師在接到通知而前往看診時,仔細檢查後往往會發現是憂鬱症。此時只要給予抗憂鬱藥物,就能讓患者平靜下來。
或許有人會認為,讓一個處於亢奮狀態的人服用抗憂鬱藥物,不就等於是火上加油嗎?但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在焦慮煩躁時服用抗憂鬱藥物,會緩解亢奮的情緒。
此外,當這種「焦慮」或「煩躁」的感覺變得強烈時,會有不少人出現衝動性自殺的舉動,需要特別注意。
心悸、呼吸急促、失眠、食欲不振
老年憂鬱症還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等自律神經系統的症狀,其中最常見的是失眠及食欲不振。
憂鬱型失眠與一般失眠有頗多差異,因此精神科醫師經常可以從患者訴說自己「睡不著」的抱怨裡,發現隱藏於其中的憂鬱症。
一般的失眠是不易入睡,我稱它為入睡障礙,像是到半夜兩點、三點、四點還睡不著,一旦睡著了,又是到早上十點、十一點都起不來(當然就來不及上班了),這是最常見的狀況。
相對於此,憂鬱型失眠者的入睡障礙不太明顯,雖然也有人難以入睡,但主要的特點是即使睡著了,也會在清晨四、五點左右醒來、或是整晚睡眠斷斷續續。
或許大家已經發現,當人上了年紀,這種失眠的症狀自然就會出現。人們常說老人家都「起得早」,所以單單只根據睡眠障礙,很難判斷是常見的老年失眠、或是老年憂鬱症,這時就需要與先前的睡眠狀態比較,或是從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狀來評估確認。
不切實際的妄想
一旦年歲增長,或多或少都會變得固執,經常堅持非黑即白的言論,或是對一件事太過執著,不肯改變自己的想法。這是額葉老化所導致的現象,有的人早在四十歲左右就開始退化,本書會在第五章介紹。
儘管如此,如果這樣的態度裡還包含了不切實際的妄想,就要慎重考慮是否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例如先前提過的被害妄想,就會固執地深信「別人都討厭我」或是「只有我被排擠」。
此外,「疑病妄想」、「有罪妄想」、「貧困妄想」被稱為憂鬱症的三大妄想,或許大家也曾在自己或周遭的家人、朋友身上見過類似的情況。
疑病妄想,是指明明沒有生病,卻一直覺得自己病了,像是深信自己「一定對某些東西過敏」、「身體有奇怪的氣味」等,更極端的例子還有認定自己「罹癌了」、「得到不治之症」,或是「馬上就要死了」。
有罪妄想,是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己,覺得自己「做了無可挽回的事」、「給職場及家人添麻煩」,即使安撫他「沒有人覺得你添麻煩」,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一旦症狀加重,就會陷入「周遭所有的壞事全都是自己造成」的妄想,甚至覺得自己必須受到懲罰。
貧困妄想,則是執著於金錢的不安,莫名覺得自己「根本沒有錢(即使有一定的儲蓄)」、「往後會變得越來越窮」,「工作會陷入困境,最後流落街頭」、「一想到用錢就害怕」。
傍晚開始出現異狀
一般情況下,憂鬱症的特徵是中午之前狀況不佳,下午過後較為好轉,但憂鬱症老人則大多從傍晚開始出現整晚不適的現象。
這就是所謂的「日落症候群」,當老人家一到傍晚就無法平靜或行為異常,必須謹慎留意。只不過這也是失智症常見的症狀之一,所以很難區別。
身體不適
或許會讓人意外,但老年憂鬱症患者經常會抱怨有「腰痛」、「心悸」或「鬧胃病」等身體不適的症狀,這在專業上稱為「身體化疾患」。
患者會積極地四處就醫,因此往往不會被認為是憂鬱症,但如果一經確診, 適當用藥就能大幅改善。
如果檢查身體後沒發現任何異常,不妨就試著服用抗憂鬱藥物。
記憶力衰退
老年憂鬱症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患者開始對一切失去興趣,注意力也變得散漫。年輕的憂鬱症患者很少出現記憶障礙,因此這也是老年患者常被周遭的人誤解為「老年痴呆」的主因。
如果老人家同時出現了以上這些症狀,就要注意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最好盡快就醫。
不僅止於老年人,任何人只要罹患了憂鬱症,思考就會變得悲觀,又因為無法扭轉這些想法,使情緒更加低落,進而引發惡性循環。加上憂鬱症可能會導致失眠,更容易使症狀惡化,陷入負面思考的漩渦。
所以,及早就醫並接受妥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如先前多次提及,老年憂鬱症的徵兆容易被視為「上了年紀本來就會這樣,這也沒辦法」,覺得理所當然而遭到忽視。
像是最近看起來沒什麼精神、悶悶不樂,經常說身體不舒服,開口閉口都是抱怨,減少外出次數,大腦運轉不如以往靈活,或是失眠、食欲不振……這些看起來都是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人多半覺得很正常,不是什麼異狀。
要是出現了輕微的妄想、說話顛三倒四,則同樣會被誤解為失智症或其他疾病。
雖然有點囉嗦,但在這裡還是要再次提醒,老年憂鬱症在記憶障礙及意欲低下、失去活力方面的症狀特別明顯,因此很容易被歸類到失智症的範疇。
(本文節錄自《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心病》一書)
作者:和田秀樹
譯者:楊詠婷
出版社:仲間出版/出版日期: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