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美國與日本都傳出長照機構群聚感染的狀況,台灣住宿型長照機構在防疫上更是繃緊神經, 分艙分流、環境與個人衛生的落實、出入口管理可謂防堵病毒的三大招數。妥善的空間規劃及防疫設備協助,能讓機構在感染管制上事半功倍。
防疫的空間與動線規劃
分艙分流措施是此次防疫的重要舉措,長照機構感染管制專家、雙連安養中心品質總監李莉表示,感染管制與火災應變一樣,在機構設立之初就該納入空間規劃的考量,當同層樓啟動分艙分流,區隔為數個區域時,各區長輩都能有公共活動、沐浴的空間。
從過往評鑑的經驗中,李莉認為「汙物室」與「隔離室」是住宿型長照機構在動線規劃及空間設計需要加強之處。她解釋,設置汙物室需考量清潔人員運送廢棄物的路徑,動線不應穿過用餐區、餐廳及醫藥用品準備區,汙物暫放區也不該設在這些區域旁邊。如果機構無法做到,至少在運送汙物時,長輩應待在房內。
她補充,日本大型住宿機構在每層樓汙物室內設置獨立電梯,垃圾運到一樓後,直接送入外面的子母車,運送路線不會經過客用電梯與公共區。此外,汙物室內也裝設紫外線殺菌燈,抑制病菌活性。
隔離室也是避免群聚感染的要點。這次疫情便凸顯機構隔離房不足的問題,從醫院返回機構者的隔離時間長達14 天,讓隔離空間不足的機構傷透腦筋。除了隔離室需符合感染管制的規劃外,李莉建議,未來機構可在每層樓增設一間獨立空調的房間,疫情來臨時彈性使用,補足現行隔離房不足的問題。
此外,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常務理事姜秀子特別提醒,隔離房內長輩使用的衣物與床單都是高風險的傳染源,一般處理流程是採用雙層包紮法,先送高溫高壓滅菌設備處理後再清洗。若機構囿於人力與經費而無法妥適處理床單,姜秀子建議,可考慮用拋棄式床單、被單或枕套,用過即丟,降低感染風險,也可將拋棄設備的成本計入服務費用中,請家屬幫忙分攤。
科技是很好的防疫幫手
這次防疫也讓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有一展長才的機會,科技業者推出創新的防疫設備,將科技結合感染管制流程,不僅減少人與人間的接觸,還能協助環境清潔消毒、人員疫情調查,減輕整體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增進長照與醫療機構的感染管制品質。
相關的設備應用包括:體溫量測與人員進出口管制的設備;藉由人工智慧偵測人員是否遵守配戴口罩的規定;減少接觸傳播的非接觸式設備,如藍牙生理量測裝置、免觸控式感應裝置;以及協助環境消毒的智能機器人、空氣淨化除菌等設備。
出入口管理是第一道防線,透過紅外線熱像儀與人臉辨識系統,即可標示發燒者及記錄進出名單,落實員工與長輩的健康管理。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在智慧醫療創新中心就引進此系統,員工可戴著口罩「刷臉」, 就可以完成體溫測量、體溫記錄,並開啟自動門進入醫院,減少員工因推門或刷卡而觸碰物件的機會,降低接觸所造成交叉感染的機會。
英華達則藉由智慧量測產品,透過簡單的操作圖像與步驟式的引導,讓就醫者或長輩能夠自行量測血壓、血糖和心電圖等生理數值,護理人員無須接觸,可在透明隔板後協助,目前南投竹山秀傳醫院的智慧防疫場域已採用此設備。英華達公司副總經理曾慶安表示, 相關數據可即時傳送至內部系統或雲端,減少醫護人員接觸量測者的機會,進而降低感染的風險。
在環境清潔與消毒,微星科技則推出內建紫外光的「主動消毒機器人」,可移動式殺菌,達到抑制地板上細菌的效果,目前設備已在三峽清福養老院進行實證。
武漢肺炎給台灣長照機構上了寶貴的一課,相信在空間與動線規劃日趨完善,以及科技設備的輔助下, 長照機構的感染管制與預防上都能更進一層樓。
精挑細選 注意科技設備品質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防疫科技產品,無論是智慧量測與出入口溫測產品都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但提醒消費者選購產品時,若涉及生理量測(體溫、血壓與血糖)數據的精準度,建議選擇取得衛福部醫材驗證或已在醫療院所普及應用的產品,在量測上的精準度較佳,產品亦比較有品質保障。此外,消費者在選購生理測量產品時,可將量測數據與市面上通過驗證的醫材產品做量測數據比對,以此確認量測準確度,也能直接向廠商請教量測的問題。
最後,產地來源、產品標示、電源安全及產品保固都是需要注意的,科技產品常是一分錢一分貨,謹慎選購,貨比三家,才能讓科技成為防疫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