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選,蔡英文總統高喊「一國中一日照」,總目標鎖定了全台設置超過800間日照中心。「這個目標值真的讓我們壓力很大!」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坦言,過去目標是一鄉鎮一日照,去年底已達成70%鄉鎮設有日照中心,沒想到總統開出的下一個目標更為嚴峻。截至今年2月底,距離教育部最新統計的814個國中學區,還有371家的落差,祝健芳預計今年增加60家日照中心。
量能成長 土地是關鍵
卡住量能成長的關鍵,就是空間,不只租金昂貴,取得合法、合規的空間更是不易。早在2011年,內政部就以「日間照顧呷百二」計畫以每案最高100萬補助日照空間修繕,而後積極鼓勵各縣市盤點土地,近期更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注不少經費於興建、修繕日照。祝健芳坦言,經費都補出去了,但有些土地不適合,或遇上土地所有權單位意見不同,布建速度比預期慢。
她強調說,衛福部很重視,目前委由秘書處成立專案小組,每個月到各縣市盯工程進度,也找其他部會溝通、採購專家解決問題,希望全力協助讓進度如期趕上。另一個問題則是資源布建不均。目前仍有4成5的國中學區一間日照也沒有,但在台中市豐原區、屏東縣屏東市、桃園市桃園區等行政區卻超過5間日照,成為大熱門區域,差異不小。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理事長黎世宏認為,前瞻計畫來得快,縣市政府急著卡位,沒有餘裕考慮資源重疊,土地使用分區、空間大小等限制更讓偏鄉不易設置。對於這些資源匱乏區域,祝健芳說,除了盤點閒置校舍、補助公共化資源成長,也盼望未來若有前瞻2.0計畫,能多些經費挹注。
從中央到地方都需要整合
日照設置需要中央跨部會統一審查法規,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政策的建議就曾指出,目前只有內政部消防署、營建署因應長服法子法提出修正,但建築管理、災害應變與無障礙規範等僅有部分函釋,缺乏全面性考量。
黎世宏也指出,地方政府各局處堅持各自職責與立場,常常「從嚴認定」,加上缺乏統一審查標準與共識,人力經常調動,造成申請流程延宕,他建議地方政府應由首長協調跨局處。
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在台北、基隆、桃園、花蓮等地設有日照中心,多次跟縣市政府交手過的祕書長簡月娥也表示,資源投入、空間盤點與主事者的積極與否影響各地日照的發展,地方政府若能在媒合閒置場地、空間適法性認定、說服社區鄰里等方面多著力,給服務單位的感受很不一樣。
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科長楊雅茹回憶,2013年到職時,屬於黃金地段的大安與中正區尚未設置日照。北市府過往積極媒合公有土地跟房舍,也開放民間單位「帶地投標」,並提供費用跟租金補貼,也得到一定成果。
雖然量能成長,台北市目前已經取消租金補貼,另提供優渥的補助方案,每收案一人便補助10萬元修繕設施設備費用,以一個單位最高可收60人來算,單位最高可領800萬的開辦費用。北市府也在籌設階段盡量協助得對應多局處的困難,也與老盟合作編製輔導手冊。
每當公有土地釋出,社會局便會聯繫「資料庫」中有設置意願的單位,也不排除在台北沒有設立日照經驗的單位,提供後續輔導跟建議機制。在多重管道努力下,台北市預計將迎來一波高峰期,2025年全市將近翻倍成長,一口氣增加23間日照,總數直衝48 間。
品質提升是未來發展關鍵
「品質是下一個階段政府應該要重視的。」黎世宏說,去年成立的社照盟也希望民間互相督促提升品質,加上平均每縣市超過200個長照服務單位,各地照管中心根本無暇也無力
顧及品質把關。他認為評鑑頻率應縮短、增加鑑別度,並公開評鑑資訊給使用者,加強良性競爭。
「4年評鑑一次,通過率幾乎100%,沒有退場機制。」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更擔憂,地方政府礙於在地政治壓力無法落實監督,把關機制只有合格與否,建議應該增設第三方評鑑制度,並提升使用者需求導向的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