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雄:三代同鄰解決高齡宅的四大難題

陳政雄:三代同鄰解決高齡宅的四大難題
2019/01/04
作者/專欄

Profile - 陳政雄

77歲,資深建築師,現任實踐大學民生學院兼任副教授,曾任中原大學建築學系主任及所長,遠赴日本東京大學長澤研究室擔任研究員。研究高齡社會居住議題超過20年,參與內政部、國科會等政府單位高齡社會住宅專案研究。


根據內政部2013年調查,華人的傳統家庭關係網絡仍在,即將邁入老年的55~64歲人口中,有66%的長者希望老後生活與子女同住。然而,少子女化、子女離家工作、買不起房等困境,卻讓熟齡族嚮往三代同堂的心願越來越難實踐。

《安可人生》採訪團隊專訪建築學界權威學者陳政雄,他曾經遠赴日本考察,也是全國第一位在大學開設「老人建築學」的教師,成為國內高齡者住宅研究先驅。陳政雄力推「三代同鄰」的青銀跨代混合社區,一舉解決經濟、養老、代間與社會等難題。

借鏡日本:台灣的前車之鑑

陳政雄原是收入豐厚的開業建築師,30年前,高齡社會尚未成為顯學,卻因為一本翻譯自日本的《高齡化社會》,讓當時年屆不惑的陳政雄預見高齡社會來襲的浪潮。「假如我的(建築使用)對象全變了,都從年輕人變成老人家,那我以前學的都沒有用啦!」陳政雄說。

陳政雄大量搜集日本自1970年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的政策與研究資料,並到日本各地照護機構、老人之家參訪,學習日本整合醫療、保健、社福與建築的策略。返台後,陳政雄立刻將第一手資料編撰《老人建築學》,成為台灣高齡社會的先驅研究,從生理、心理、社會特徵全方位了解高齡社會的住宅議題。

高齡宅的全方位需求

「2014年戰後嬰兒潮開始退休,他們的特色是身體健康、口袋深,也是經濟功臣。」研究高齡居住需求超過20年,陳政雄敏銳地發現這批新興退休族,擁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與教育程度,對自身老後生活也有著多元且豐富的想像。

針對這批新的退休族,他們老後想住在什麼樣的家?陳政雄給出七字秘訣:除了傳統的食衣住行育樂,更得加上「醫」,作為老後生活的定心丸。他主張,醫療服務最好能靠近住家,以住家步行15分鐘或搭乘救護車5分鐘內能抵達醫療院作為最佳的依據。滿足這些基本條件後,接下來就是熟齡族根據自己多元的生活品味選擇住宅,讓人生下半場可以過著美好豐富的生活。

三代同鄰 陳政雄 - 安可人生雜誌
日本七彩之街利用中學廢校重建跨世代共生社區。圖片提供 / 陳政雄

三代同鄰的新模式

陳政雄提出「三代同鄰」的構想,解決台灣未來的高齡社會的住宅需求。當年離開日本的研究工作前,陳政雄遇上日本「阪神大地震」。在重建的過程中,他看見共居互助的案例,人們將家中需照顧的小孩、老人聚集在一起,以團體力量互相照應,共托、共餐等概念也因應而生,也啟發陳政雄思考共居互助的力量。因此,近年來積極推廣「三代同鄰」青銀混居的社區,社區裡混合一般住宅、出租照顧住宅與社會福利專區等區塊。

根據陳政雄的構想,想要三代同鄰的家庭,僅需購買一戶讓子女家庭住,父母輩則入住出租照顧住宅,避免讓高齡者被孤立、標籤化,卻也讓代間保有各自獨立生活的親情交流空間。


完整文章請見「安可人生雜誌 第八期 – 安心老後的財務規劃」誠品、金石堂、博客來、讀冊各大書店均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