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題】健康動起來 !健康促進產品新指南

【產品專題】健康動起來 !健康促進產品新指南
2021/08/10
作者/專欄
「老康健」沒撇步,「動」起來就對了!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19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銀髮長者平常做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健康。透過體適能評估系統、運動處方及智能健身設備結合健康管理等面向,銀髮族健康促進抗老化。

活到老,動到老!運動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銀髮長輩更需要有固定的運動。「運動是一個能有效延緩老化的重要策略。」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鐘賢指出,運動即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就像打疫苗一樣,增進免疫功能、促進健康、活躍老化。

仁人醫療器材總經理李汪將亦表示,銀髮健身有3大功能,一是社交娛樂;二是鍛鍊體能,養成正確運動姿勢;三是復能健康。而根據研究,透過規律的身體活動,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率、延緩老化,甚至能預防慢性病等疾病及延緩失智失能。

因此,即便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社區據點和健身房暫停服務,長者居家運動顧「肌」本仍鬆懈不得。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長者的肌力對維持日常生活機能及生活品質至為重要,建議長者居家運動時可以慢慢訓練自己下肢的肌力,以及腳趾對地面抓地力,或是身體移動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發生跌倒的風險。

許多照顧者發現,長輩很容易跌倒,彎腰穿鞋有難度,更視爬樓梯為苦差事,這些現象都與長者的體適能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65歲以上高齡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以及每周進行至少3次訓練身體平衡及防跌活動,2次強化主要肌群肌力的身體活動,以強化體適能。

【產品專題】健康動起來 !健康促進產品新指南
長者的肌力對維持日常生活機能及生活品質至為重要。(圖/pexels)

體適能評估系統 訂定精準運動處方

許多人都有「愈動愈健康」的概念,但對銀髮族這群特殊族群而言,如何「動得健康」則是一大學問。「高齡長者在擬定運動處方之前,應先進行適當的體適能測試,」王鐘賢指出,高齡者有許多的身心理狀況和社交退縮,惟有先知道長者的狀況,才知道如何訓練並追蹤成效,也才能避免可能的運動風險,讓長輩動得安全,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從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平衡、骨密度及身體組成等6大面向評估長者體適能現況。」臺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林佩欣指出,評估體適能的方法很多元,徒手也能測試,例如30秒坐站次數測下肢肌力、手臂屈舉測上肢肌力、抓背測試上肢柔軟度、2分鐘抬膝測心肺耐力等。但若能進一步結合科技評估系統,以量化、精準的數據來訂定客製化的訓練,更能達到精準運動的效果。

若能結合科技評估系統,以量化、精準的數據來訂定客製化的訓練,更能達到精準運動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的體適能評估系統大致可分為3大評估階段,首先量測長輩生理訊號及分析身體組成,其次進行銀髮體適能、失能量表等檢測,最後根據長者個人狀況提供運動能力的評估,開立運動處方。亦有業者以先進3D影像結合2D色彩影像辨識與量測技術系統,並內建跌倒風險分析模組,開發出銀髮族健康體適能與平衡控制評估系統。

真醫健康企業集團執行長沈姿廷也表示,藉由機器視覺等方式補捉身體骨架關鍵點,進行動作比對,可以運用至各種身體功能性評估,並透過動作測量後,將測試結果導入雲端系統,以產生更便於管理的電子報告。

4種運動類型 長者存好「肌」本

許多長者日常運動以走路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愛力實業董事長鄭天爵認為應該打破這個迷思,「心肺有氧、肌力,柔軟度,平衡、敏捷等訓練,對銀髮族都很重要,建議透過教練的指導或運動器材來加以訓練及強化,」他舉例指出,一提到要預防骨質疏鬆,許多人直覺想到「補鈣」,但實際上要透過肌力訓練才能真正「保鈣」。

林佩欣也建議,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從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操以及平衡運動4種類型來著手。而這些運動處方與規劃方向也能做為醫療院所、復健中心、長照機構、日照中心、社區據點等單位,甚至居家照顧,在設計運動與復能課程時的參考指南。

① 有氧運動

機構或居家照顧者選擇有氧運動設備,建議以低衝擊力運動設備為主,避免高衝擊性運動,例如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踏步機、懸吊式跑步機等。

② 阻力運動

在速度上不求快,每個動作執行時應維持用力6至10秒才具效果,運動交替間要有足夠的時間讓長者適應姿勢變化和維持平衡,配合適當地吐氣、吸氣動作,漸進式增加阻力,市面上有業者推出等速肌力訓練設備,運用特殊機電控制系統,讓速度恆定,阻力可隨長者施力大小而改變。

③ 伸展運動

靜態持續性優於動態彈跳性,特殊材質彈力帶適合長輩拉展運動。

④ 平衡運動

結合平衡、敏捷和本體感覺訓練,可有效減少和預防跌倒。例如透過穿戴式裝置結合評測軟體與平衡遊戲軟體,讓長者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訓練身體重心的操控,減少生活中跌倒的機率。

而相較於年輕人強調健身與體態雕塑,高齡者運動是為了「健康」,臺灣體育用品工業同業公會監事會召集人陳穗榮表示,銀髮族通常動作慢,上、下機台比較有困難,所以在運動器材的設計上必須更貼近使用者需求。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除了設備本身的安全性之外,器材的速度和強度都不宜強烈或快速,運動前要做好暖身、使用時循序漸進,並視身體狀況來調整當天的運動量,留意運動的強度、時間及頻率。

銀髮族通常動作慢,上、下機台比較有困難,所以在運動器材的設計上必須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至於行動不便長者,如何啟動自癒力?畀馬公司國際健康管理師張志成表示,利用非侵入性物理治療儀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也可預防及延緩失能。

智能健身設備結合健康管理

隨著運動抗衰老意識的湧現,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參與到銀髮健身市場,衛生福利部為了促進長者健康,延長健康餘命,啟動「銀髮健身俱樂部補助計畫」,預計5年內布建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而也有更多業者瞄準精準運動、精準健康市場,在健身設備中導入科技應用,利用結合穿戴式感測器與擴增實境(AR)影像系統來分析運動遵從度,或直接在健身器材裝設量測設備,將使用者的生理量測數據及運動參數整合在雲端數位化,打造智能運動解決方案。

【產品專題】健康動起來 !健康促進產品新指南
善用量測設備,為長者制定更完善的健康計劃。(圖/pexels)

而後疫情時代來臨,將加速健康促進議題的發酵,尤其是5G、AI、雲端等科技加持,大健康產業已不單是運動,亦延伸至飲食、慢性病管理、健康監測、運動提醒等,整合至健康管理中心、遠距醫療等單位,形成大健康管理系統。專注於失智症認知與精準運動訓練的樂齡智造執行長蘇伊平也指出,應該將個人化的訓練數據數位化,結合生理營養與臨床等資訊,才能找出最有效的精準健康生活方案。

「從預防醫學來看,遺傳疾病基因檢測技術也是重要的健康管理工具。」永鈞英美檢測業務經理宋俊瑩建議,長照機構住民家屬更應預知疾病風險,從運動、飲食促進健康。此外,利原公司創辦人林宜龍表示,利用互動式健康管理APP可依過敏、三高等個人需求為飲食把關,更是個管師及照護者便利的飲食衛教工具。

「讓健康照護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亞太智能機器共同創辦人兼產品經理張書銘表示,串接智慧醫材、健康管理中心等雲端服務,並透過社群媒體等資訊對話平台,將線上虛擬照護專家變身機構、醫院、診所24小時貼心照顧智能管家。

大健康產業下,國泰人壽、南山人壽等金融保險業搶進推出連結健康促進的外溢保單,也將帶來新一波健康商機,促進熟齡族的健康照護。

【產品專題】健康動起來 !健康促進產品新指南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4期創新照顧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