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敏
長照2.0政策布建ABC,就是希望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具備跨專業整合思維,帶來完善照護。其中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專業的長照服務,包含居服、居家護理、居家復能、日照、家托、輔具服務等,在連結過程中,B單位面臨哪些困境?又如何在社區開創與生活不脫節的照護?
B單位的整合可分成2大類,一種是「橫向」整合,例如,2個B單位簽約合作,共同提供個案專業服務,另一種是「縱向」整合,如長照ABC單位上下連結。長庚科大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助理教授游曉微說:「不論是B和B整合,或俗稱『一條龍』的上下游整合模式,整合得愈好,相對能創造經濟規模,也有助於服務輸送效率。」。
B單位主動出擊 策略聯盟承接社區個案
為了突破政策限制,暢通跨專業合作,有些B單位已主動出擊,希望提供個案完整、不斷裂的照護。
宜蘭羅東的玄野屋長照園區內,有提供居家醫療的維揚診所、全心居家護理所、延希職能治療所,以及新成立的A單位維揚診所社區整合性服務中心,他們以「策略聯盟」的方式,讓各專業進場。
維揚診所所長陳英詔曾有一位居家安寧的個案,發現有復能需求,轉介給延希職能治療所所長柯宏勳。經訪視與家屬討論後,柯宏勳先教看護幫助個案維持關節活動度和移位上下床,接著搭配移位輔具,完成其想下床看風景心願;居護陪同訪視,除了可照護管路問題,也能協助追蹤。因為同在園區工作,各職類之間有更即時暢通的溝通管道。
而在台北市的都會區,物理治療師蘇信昌開設全國第1家居家物理治療所,也是選擇跟深耕萬華地區的立心慈善基金會合作,共同發掘潛在服務個案。例如,基金會每週在固定時間發便當給遊民,如果某位長者沒來領便當,就可能需要進一步關懷與協助;若是出不了門的長輩,蘇信昌在提供居家復能時,只要發現長輩也有供餐需求,也會通報給立心。「我們互相提供情報,一起在社區服務。不能出門的個案,我們就做居家;而剛出院的病人復能後,則送回社區。這樣個案就永遠不會被漏接。」。
有需求互相轉介 打造與生活相融的照護
「如果有心投入長照,一定要轉換心態。」游曉微表示,長照的本質是生活照護,跟醫院將個案視為病人治療不同,不論是制度或提供服務的人,都應該具備整合觀念。
「一旦發現個案有狀況,自己若無法處理,要有能力轉介給對的人,這對整合非常重要。」游曉微也說,居家型長照機構底下如果聘有各職類的醫事人員,應該塑造跨專業連結、互相合作的氛圍;至於分配長照服務的A個管員,要了解服務區域內的B單位能提供什麼服務,而B單位也應養成「功不在我」的習慣。
開發自費整合項目 物治跨域串連營養與輔具
現階段,長照單位在社區深耕和整合資源,還需要長時間發酵,但有業者開始嘗試用自費項目,提供整合式照護服務暐淩居家物理治療所所長蘇信昌說:「雖然自費每小時的單價比公費高,但我們有點類似健康管理公司,個案選擇我們,就是想立即得到物理治療服務。如果他需要營養或輔具服務,我們也會幫忙連結。」
整合照顧已是趨勢,然而,目前B單位,如獨立型職能或物理治療所,因受限於法規,只能聘請自己所屬的專業治療師,對於拓展整合服務造成了限制,未來如何配套鬆綁,在社區長出跨專業團隊,服務長輩更多的照顧需求,考驗制度設計與照顧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