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一味「求活」好嗎?善終守護師對「臨終」的想像

書摘|一味「求活」好嗎?善終守護師對「臨終」的想像
2022/01/10
作者/專欄
《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是作者柴田久美子親身經歷的「愛與勇氣的故事」,也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生與死亡的現實」。在人生跌落谷底又逼到絕境之際,她獨自回到故鄉--島根縣外海小島知夫里」。那是隱岐群島最小的有人島,自古偏僻荒涼,日本天皇曾被流放於此。但也為她,「知夫里」後來成了日本「善終守護師」服務志業的起點,更是一個女子的大愛故事生根發芽之地。

等待得越久,喜悅越大。我移居到島上後,才明白等待的寶貴。

冬天只要有演講行程,我都會提前兩天離島,但有時仍會因風浪而臨時無法成行,對主辦單位來說,要向現場幾百人說明致歉,真是頭痛。但除了祈禱,我別無他法。

最近,在關注天氣預報的同時,我開始請教漁民。與日本海的惡浪搏鬥數十年的老手,以豐富經驗培養出來的智慧和敏銳直覺,預測甚至比科學氣象報告更精準。

這次,我一如往常向漁民請教天氣預測,然後出發去內地演講。途中,我讀起《我正在變成誰?》這本書,作者是克莉絲汀‧伯頓(Christine Boden)女士,目前擔任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理事,之前曾任澳大利亞總理暨內閣部一等助理祕書,長期活躍於政壇。她四十六歲時被診斷出患有阿茲海默症,人生從此逆轉。為了冷靜客觀地面對自己的疾病,她寫了這本書,呼籲全球關注失智症議題。

書中傳遞了這樣的訊息:

「雖然我是失智症患者,但我並不害怕或覺得可恥而躲起來。我知道失智症和其它疾病一樣,只是一種病。失智症患者也應被敬重並擁有尊嚴。即使我們是失智症患者,行為難以理解,也請將我們當有價值的人來尊重。」

即使罹患阿茲海默症,依然擁有內在人格核心的個體精神。明瞭這一點後,她看到了一線希望:「不管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我』只是以不同形態展現出來;其獨特本質,將伴隨我終身,今後我一定會活得更真實!」她克服了可能「變成另一個人」的恐懼,讓我打心底感動。

媒體談論老年生活時,總聚焦在「健康長壽」上,雖然這的確是幸齡者的願望,但同時也反而造成多數人對老年生活的擔憂,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對此我向來持保留態度,總覺得那樣一味追求活著的價值,其實忽略了老、病、死這三個同等重要的人生階段。

失智萬歲、臥床萬歲、人類萬歲

人只要出生在世,不可避免要經歷老、病、死,可能因病臥床,也可能患上失智症,而且最終都得一死,我們必須視其為必然並接受。正因此,我們應建立一個就算臥病在床、罹患失智症也能安心生活的社會。為此,我總在演講時宣導「失智萬歲、臥床萬歲、人類萬歲」的理念。

與我志同道合、也是平安之家資助者的新石須久先生(當時六十一歲)曾在松江市為我策劃籌辦演講會。演講中,我發現最前排座位有位聽眾,很認真地注視著我,眼裡還不時淚光閃閃。演講結束後,他來對我說:「妳好溫柔啊!」並緊緊握住我的手。瞬間,我感到無法言傳的溫暖。之後主辦單位才告訴我,這位九十歲的幸齡者患有失智症,因為想聽我演講,看護特別陪同來到現場。

我理解他在聆聽演講中流淚的原因,一定是和其他幸齡者一樣,每天過著惴惴不安的日子。無論是誰,罹患失智症就會被失去自我的不安淹沒,臨終又會為不知將去哪裡、可能轉世為誰而恐慌,所以他想聽我的看護經驗。我提到「即使失智也不會喪失感性」、「死亡絕不是件痛苦的事」等觀點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他握著我的手,稱讚我好溫柔,難道不正是失智幸齡者並未喪失身而為人的感性最好的證明嗎?每當想到這裡,我的心就暖呼呼的。

坐在最前排專心聽講的還有另一位女士,她是出雲市民醫院護士長河瀨桂子女士(當時四十八歲),已故家母住院時承蒙她照顧頗多,她也在演講結束後,過來給我鼓勵:「醫院每天努力改進,希望讓患者以想要的方式走完人生。今後我們將與患者及家屬保持溝通,努力達成彼此的期望。請妳也要加油喔!」

離開前,河瀨女士偷偷塞給我一個信封,那是她號召醫院同事的捐款。因為他們知道,平安之家雖是《介護保險法》認定的居家看護單位,但經濟狀況相當拮据。

「您幫了我大忙了,真心感謝!」離開了演講會場時,我帶著滿心的感動和善意。

替亡者完成人生使命

今年夏天,為了準備義賣會與演講會,一群年輕義工從內地趕來,其中很多是第一次見面的新人,他們要與島上的義工一起工作。

這是平安之家每年唯一一場有收益的活動,我們借用薄毛區的大廣場舉行露天義賣,義賣品由島外贊助者提供,都是一些島上沒有的稀缺物品。

「忙完再去會場一定什麼都沒了!」從義工們每年的抱怨可想見活動盛況。島上一共也才七百多人,活動現場卻一下聚集了超過百人。

義賣大事完成後,工作人員才能暫時鬆一口氣。為了慰勞他們,我決定舉辦一次聚餐。

這時卻接到一通電話,是一位母親打來的,她十八歲的女兒今年春天自殺過世。

「我女兒在哭,如果不拿出辦法來、不快點趕過去……。」我彷彿看見電話那頭的她正嚎啕大哭。應該是因為我不忌諱死亡,演講的主題總與死亡相關,自從在全國進行巡迴演講以來,就常接到這類求助電話和信件。

「不要緊,您的女兒沒有哭,她一定是在對媽媽說『您要替我多活幾年』。請真誠接受女兒的心願,不要有錯誤的想法!」我說。

我也曾和一位自殺青年的母親懇談過,她怨恨自己無法阻止兒子自殺。但兒子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母親如此悲傷、痛苦,他已離開人世,一定會在另一個世界與祖先們一起為母親祈福。做母親的只有連同兒子的那份愛都貢獻出去,才能讓死者安息。

據說每年自殺人數約三萬兩千,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的死變得毫無意義,要全心全意祭奠他們的靈魂,用心感悟生命和愛的寶貴,同時回顧自己的人生,替自殺者活下去,完成他們的人生使命,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相信人本來就註定「安樂地死」

前幾天,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是一位在家看護女兒的母親寫來的:

我是一位家住大阪的家庭主婦,今年四十一歲。去年十二月二十日,次女優香因腦瘤去世,她和病魔搏鬥了整整一年,那些日子真是充實而又意義非凡。過世前一個月,她似乎顯現出靈性,看東西出現了疊影,似看到靈魂世界。她對我們說:

「我飛起來了」

「這裡有很多人,大家都在飛。不過也有走路的人」

「嚇死我了,這麼多人!他們在說恭喜呢!」

「要是能寫上我的名字就好了」

「寫在哪裡?」

「翅膀上」

「我現在發光了喔」

「什麼顏色?」

「很多種……」

優香去世的時間是十點四十三分,正是她出生的時刻。她說靈魂是不滅的,雖然肉體會消亡,但她還會繼續活著──好像是想讓我們夫婦安心,她給我們展示了各種現象。

優香陷入昏迷時,一位朋友說夢見了優香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玩耍的情景。另一位友人說,在葬禮現場,優香的同學上香時,腳下出現了藍色光環在滾動。

多數情況下,當腫瘤轉移到脊髓,身體會感受劇烈疼痛,但優香直到過世前都沒痛苦,還能和我們清晰對話,去世時就像睡著了一樣。

身為唯物主義者的丈夫,能夠相信靈魂的存在,我們夫婦是笑著送走優香的。我總覺得這一切都是優香為我們所做,想要讓我們成長。

現在,我每天都對優香的相片說謝謝。

我想讓您知道還有這樣的孩子(從她顯現出靈性後,就不覺得她是小孩了),所以特此去信。能夠在家裡守著她直到最後,我覺得很幸福。

聽說優香的媽媽現在正致力於兒童義工工作,她要連優香的份一起努力活下去,一定是女兒的死讓她有所領悟。真是令人鼓舞的一段佳話。

人本來就註定「安樂地死」,因為相信這一點,我們才能得到「安樂地生」,不是嗎?

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那時我們將肉體留在世上,靈魂回歸故鄉。很多幸齡者說那是另一個舒適而安樂的世界。

現在很多人會利用暑假到國內外旅行,一般人都是先確定了目的地才買機票,而不會先買票,再決定目的地。人生也是一樣,若不確定人生「終點站」(死亡),便無從得知自己該怎樣活。

(節錄自: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


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

作者:柴田久美子

譯者:樂美

出版社:正好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