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廷專欄】與新冠病毒共存 日本照護業者經營動向

【李光廷專欄】與新冠病毒共存 日本照護業者經營動向
2022/05/09

日本全國將近486萬人利用介護保險服務(2019.10.01厚勞省統計 ),新冠病毒肆虐下,醫療機構門診病患明顯減少,照護市場也因嚴守減少外出,打亂了照護業者的穩定營運與收入,尤以日間照護與短期入住機構的喘息服務為最。

新冠肺炎引起的環境變化

根據廣島大學的特任教授石井特彌與日本老人醫學會2020年6 ∼7月期間的網路實況調查(針對945所醫療與照護機構、751名照護管理師),疫情擴散期間多數機構採取限制外出、限制家屬、友人探視等策略;居家服務方面因無法依慣例如實利用服務,老人的身體活動量減少,以至於認知症者的日常生活狀態惡化。

此外,照護者感染或家人被感染,都必須被隔離,照護現場不免出現暫時性人力短缺。這時,提供服務的報酬收入、人力、機構環境與設備及營運基準勢必彈性調度,支應此巨大變化的社會需要。

降低輕度者服務次數 提高單次利用的照護報酬

基於疫情蔓延與照護服務無法正常提供,日本政府做出決定是:「照護」是不可或缺的服務,當務之急必須「給付重點化與效率化」,一方面明確指示減少針對利用居家體系的輕度者(需照護程度3以下)個人利用量,一方面避免照護重點化進行下費用持續擴大。2020年6月1日,此特例服務的利用手續、方式及照護報酬計費方式等詳細地公告於全國。

至於每隔3年調整照護報酬的定型化制度,2021年推出的主要方針包括:1. 強化感染症與災害對應力;2. 推動社區整體照護體制;3. 促進自立支援與防止重度化;4. 確保照護人才與照護現場革新;5. 確保制度穩定與可持續性經營。

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代必然趨勢

未來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有幾點面向提供建議:

1.營運操作系統升級:未來時代與病毒共存恐難以避免,「預防感染」必然是明確的關鍵詞。此次疫情緊急對應期間,不少業者表現得十分積極,不僅是一般的「改善」,幾乎是以徹底改革觀點學習因應之道。

2.讓當事人參與,強化心理疏通:疫情爆發後,一開始,日間照護服務利用量緊縮特別明顯,即便是勉強繼續利用服務,多半也抱持恐慌心態。針對此情況,各專業職種該以何種基調、何種考量與服務利用者溝通?例如某些住宿型機構,為了減輕入住者不能和家屬會面心理壓力,改用寫信、電話、視訊通話等各種工具滿足入住者需求或願望。

3. 進可攻、退可守:疫情蔓延下,收入突然減少、員工心理壓力增大,這樣的經驗今後可能還會發生,必須做好進可攻、退可守的準備和打算。無論如何,事業體本身的基礎體,才是最可靠的武器。人力方面,提供職員生活上的補償和精神上的支持,盡可能解除其不安;財力方面,注意「資金調度」或「降低成本」,盡可能確保資金充裕,以應不時之需。

4. 嘗試和創新:人力不足問題至今仍是業界未能充分解決的痛。非面對面、非接觸性、非集體性,也能執行的業務工作,就交給ICTAI機器人去執行,甚至不怕任何感染。

照護現場導入機器人的好處包括:補充人力不足、減輕照護者的壓力和負擔、促進自立生活及維護觸及個人隱私的尊嚴。過去以來,社會普遍認為應用機器人、ICT等工具沒有溫度,沒有表情、不夠人性化,但面對類此必須減少接觸、必須快速掌握周邊訊息、必須減少耗費體力的作業,卻能省時、省力,而且事半功倍。

對今後照護業界及各機構是否能順利營運,機器人和 ICT導入將是不可或缺的配備。為此1. 機構在籌畫或建設階段,勢必以導入機器人和 ICT為前提。2. 機構的人力配置及營運基準鬆綁,任用正式或非正式的中高齡職員,經短期訓練後即可進入職場,從事起床時、用餐時、沐浴時的協助以及其他日常助理業務。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8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