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太太中風住院,從急性治療到PAC病房(Post-Acute Care,簡稱PAC)已經3個多月,在人員協助下能下床並依靠四腳助行器移動,醫院評估能返家照護。原本是件高興的事,卻讓張老太太一家人陷入苦惱,去24小時照顧機構的提議直接被否決,加上家人分散各地且都要工作,更擔心若沒有持續復健,會不會就此退步?
家人也曾探訪多間日照中心,發現服務對象多為中、輕度失能者,以休閒、社交為主,對於仍重度依靠輪椅,生活功能需要協助、看顧的長者力有未逮,絕望之際,來到一間看似運動中心的日照機構,內有不同型式輔助步行工具,專為失能者設計、訓練身體不同部位的能力回復設備。機構內個管員與家屬對談中關注張老太太的習慣、喜好以及彼此的共同期待等,家人找到一線生機,但仍擔憂因工作需要輪班或出差而無法照顧的問題。
個管員在張老太太出院前先訪視與評估案家環境,與醫療人員對接,並與家屬協商後,完成3個月照顧計畫包括目標、每日運動與復能項目,家庭環境改善及家人照顧支持訓練等。夜間無法照顧時,個管員也能安排合作的住宿機構提供臨時住宿,白天依舊至日照中心活動。
2019年財團法人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長泰老學堂日照中心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運用自立支援理論,開啟日照與住宿式機構實踐支援出院、返家、自立生活的整合服務模式「橘色通關計畫」,3個月內超過7成個案ADL有顯著提升,使用住宿機構服務的長者,6個月內返家比率超過5成。此模式也獲得2021年SNQ國家品質標章。
以協助出院返家,提供自立生活整合支援的社區式照顧機構,關鍵內涵在於整合照顧鏈與個案歷程中的各項資源,運用科技將各項生活功能訓練模組化,更有效率地提升服務效能,讓日照中心成為整合各項專業的場域,並促使自主生活能力提升的服務成效可以真正落實。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19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