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民間智庫暨出版社PHP研究所打算出版一本「那家日照中心服務為什麼會吸引人?」的書。 預計介紹全國實施獨特措施的15個日照中心。該書還刊登了由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日照中心協會主辦「2021選出的5個日照中心」。
在進行寫作採訪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今後日照中心服務所需的幾個要點。這次我想談論一下有關「自立支援」,希望經營日照中心服務的「設施長們」,大家務必與自己的設施進行比較。
作者為星諮詢集團代表糠谷和弘氏,他成立了專門提供長期護理業務管理的諮詢公司,並專注於創建「地區最佳」長期護理業務的活動。他在20 年內為450多家長期護理提供者提供支持的記錄。書籍包括「護理設施書籍和讀者教科書 (PHP)」。(圖片來源/高齡者住宅新聞)
僅憑機能訓練已無法差別化
在日照中心有提供飲食、沐浴服務,也有整容和喘息的作用,但其前提是,儘可能延伸在家生活應該有的「自立支援」功能。
這裡沒有使用「機能訓練」這個詞,是因為這次採訪的所有設施都不只是以「提高身體機能」為目的,而是以解決在家裡的生活課題,進而以參加社會活動為目標。
近幾年,在中心內放置了很多機器,配有專職人進行機能訓練,來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簡稱ADL)的設施增加了不少。反過來看,現在已進入「僅有機能訓練已無法作出差別化」的時代了。為了成為像被選中刊登的設施一樣,除了「有效的訓練」之外,感受到「還有什麼?」是必要的。
意識到什麼是「需要」和「想要」
15個設施的共同點是評估和目標設定的目的很明確。
在評估中,聽取使用者「做不到的事情(課題)」和「想做的事情(目標)」是重要的業務。但是,使用者所講的希望可能與實際上自立的本質是有差異。
在評估中,必須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區別。找出無法用語言表達「需要」的人。 然後,應該設定可能達成的目標,這是採訪時異口同聲的共識。
機能訓練有3種組合
在採訪中深刻感受到,日照中心進行的機能訓練需要有3種來搭配:自我訓練、個別(團體)訓練、自主(在家)訓練。
「自我訓練」是營造活動量的基礎。 利用復健機器和各種訓練器具,根據各自的狀態進行訓練。在訓練項目中,不僅有運動,還有像「腦部訓練卡◯張」「巧智動作訓練◯分鐘」等,也有預定配額進行的設施。
「個別(團體)訓練」是大部分日照中心在做的服務。 主要是由機能訓練指導員帶領進行。但因為只做那些,活動量不足,所以有很多設施會根據生活需求別,組成各別小組,以介護職為主帶領進行訓練。
最後是「自主訓練」。在日照中心的使用者,大都是需要支援1到需要護理2程度的輕、中度的人。幾乎大多是以每週2次的頻率來中心。 然而,僅是這樣就不能期待有很大的恢復效果。所以在不去日照中心的日子裡,有很多設施就個別的交作業,進行自主訓練。
活動跟參與
這次印象最深刻的是ICF(國際生活功能分類)已相當普及化。 不只是在設施內的服務,連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和「參加」的地方都有關注到,感受到了時代的潮流。
如上所述,給予日照中心的使命,不僅是提高ICF所說的「生活機能(身心功能、身體結構)」,最終應該是支援它具有「角色功能」來「參與」社會。然而,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感受到那15個設施的優勢,就在於將它普及化並完成了它們能做到的。
現在,介護業界競爭最激烈的就是日照中心事業。 請務必以這些設施做為榜樣參考。
(編譯:安可人生編集長李全賢;資料來源:高齡者住宅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