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OVID 19疫情進入清零後,沒幾日又確診數上升的階段時,於社區第一線為民眾服務的失智據點往往在第一時間被規定停課,直到疫情緩解才能再度開放。自2020年起,這種時停時開的日子至今竟已超過兩年了,然而在此期間,身為失智症據點輔導員也學得因應之道、找到與長輩的遠距互動方式,如今面對延燒不斷的疫情,已能不驚不懼,化阻力為助力,做出更多的創新。
實體活動改線上 失智症輔導員快速因應
兩年前初次遭遇停課時,不少據點工作人員一時慌了手腳。到了2021年再次停課時,因為有了經驗,慌亂明顯減少,不少人迅速將課程轉為線上模式,並不定期訪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亦有據點規劃出適合自己的問安模式。總之,大家都想辦法找到適合自己又能與長輩們維持遠距的互動方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為失智症據點輔導員的我們,自然也必須做出調整。例如在2020年,我們嘗試將9場給家屬和患者的支持活動移到戶外空間,人人戴上口罩並保持環境通風,在疫苗尚未問世時,盡力取得相對性的安全。
活動反應熱烈 陪伴是失智家庭的重要需求
剛開始時也有懷疑的聲音:「疫情期間還要舉辦活動嗎?民眾會否因害怕不來參加?」我原初也有憂慮,直到活動舉辦後發現家屬和長輩還是持續出席才安心。更意外的是,幾乎每一場參與人數都在兩位數。即使在疫情最緊張時,大家依然踴躍參與,甚至有已脫離照顧重擔的家屬願意出席將經驗分享給新手照顧者。
這也讓我發現對於失智家庭來說,「陪伴」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回想起來,從2018年失智共照中心計畫剛起跑時,我們就持續透過讀書會、正念、音樂、藝術、舞蹈,甚至是戲劇課程,提供陪伴給有需求的家庭,這一路來的努力的確養成了照顧者踏出家門尋求支持的動力。
熱心的失智症家屬 設群組互相幫助
剛開始時也非一帆風順。例如,有家屬已習慣傳統教課模式,對互動式支持團體頗不適應,不到十分鐘就抱怨學不到東西,還好立刻有其他家屬熱心勸導「即使上課,講師所講的也不全都是你想聽的內容」、「你想學什麼呢?我們教你」、「我們不是講師,但每個人都有長期實戰經驗喔!」
這讓想離開的家屬耐著性子待下來,有機會更了解互動式的支持團體後,反倒發現這樣的小班制或可稱家教式的模式更滿足其需求。活動後家屬們還自組通訊群組,方便在家遇到問題時隨時提問,透過群體討論互相幫助。
失智長輩也有線上課程 每天2小時由專業人士帶領
當然,失智據點在疫情下必須暫時停課,對失智長輩仍是不利的,畢竟在據點中與老夥伴們親身見面互動有助延緩病情。考慮失智共照中心有領頭責任,於是我們抱持勇氣摸索著開了給長輩們的線上課程,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週一到週五每天上下午各一小時,邀請專業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士來帶領。
每回課程以一個小時進行設計,因為在失智據點的規劃中,長輩們的日間行程往往是課程、運動、用餐、休息等不同內容輪替進行,這一點是線上課程頗難做到的。於是我們只抓重點,每天提供上下午各一小時的課程,讓失智長輩因追隨課程而有生活重心,但時間又不會長到讓他們過於勞累而失去耐性。我們相信,只要有動腦,就一定比被因疫情困在家中、只盯電視過日來得好。
長輩們在線上課程中互動熱烈,還會不知不覺聊起天來。例如有人問:「去菜市場買肉,回家後要怎麼煮?如果不立刻煮,那要冰冷凍還是冷藏?為什麼?」看這群白髮蒼蒼的長輩七嘴八舌提供建議,真是太可愛了。當然,講師們會特別關注不愛發言的長輩們,主動問他問題,長輩的精神因此被提振起來。這些經驗都是我們在疫情時代的寶貴學習。
如今疫情又持續延燒,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再度被拉開,據點可能又要關閉實體課程,但是,這回大家的心穩定不少,相信大家已經摸索出適應的方法,例如將課程移往線上已是既定趨勢。只要好好設計內容並規劃人數,線上課程依然能產生效果也有必要性。就讓我們面對疫情,不驚不懼,化阻力為助力,一起來做更多的創新吧!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