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添福專欄】防疫獎金發放造成機構管理之壓力

【賴添福專欄】防疫獎金發放造成機構管理之壓力
2022/07/05

Omicorn病毒雖傳染力強,但中、重症比例約0.3%左右。政府為考量內需經濟及保護醫療量能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輕症、無症狀確診者以居家照顧及機構就地安置方式為主要照顧模式。該政策使得確診數急速上升,高度群聚住宿機構首當其衝不能倖免,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26日止共有1574家住宿機構、住民38555人、工作人員10206人染疫確診。照顧市場人力極度缺乏,高薪徵才仍然一人難尋。政府於109年7月頒訂、今年五月修訂:社會福利機構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執行COVID-19工作有績效者獎勵申請作業須知,期待透過防疫獎金發放鼓勵、留住專業人力、保護服務量能。

發放對象的公平性原則 是防疫獎勵金最大爭議

作業須知獎勵對象為調用、支援及就地安置實際照顧確診者之照服員、護理人員及社會工作人員,獎金分別為照服員白班、小夜班每人每班3100元,大夜班每人每班3500元,護理人員每人每班5000元,社會工作人員每天(滿8小時)每人每天5000元(每天4小時到8小時為2500元)。目前以機構工作人員、住民之確診數,要由其他機構調用或外部徵人有其難度且幾乎不可能,只能採用就地安置照顧模式。但該要點並沒有明確的細部規範,如照顧比例、勞動條件,只能確診者照顧隔離區確診住民或是混合照顧的照顧方式,以上三則變項環環相扣。尤其是沒確診工作人員照顧確診者隔離區,如不能再照顧未確診區,或是確診人員只能照顧確診者隔離區,無論何種方式勢必需要2套工作人員,才能符合設立標準及勞動條件,尤其是護理、社會工作人員確診絕對無法滿足照顧需求。再者如未確診者照顧確診者再照顧未確診者,或確診者經向主管機關報備核可回來照顧確診者,以上兩種混合照顧無法分艙分流照顧下,雖做好防護措施仍然會有交叉感染風險。防疫獎勵金發放對象最具爭議性的是公平性原則,同儕之間同樣負責防疫工作,因職能不同防疫津貼卻無法公平領取,相同職種也因照顧隔離區及兩者區域因人數、時間、工作負荷等條件不同,卻領取同額津貼。例如有3位照服員及6個住民確診,由這3位確診照服員輪班每天領取原機構薪資外,再額外領取每班3100~3500元之津貼,而未確診者繼續照顧未確診住民,除了增加工作負荷外,又不能領取高額津貼,其他職種人員也有同樣不公平現象。隨著疫情變動指引也隨之動態調整,在申請作業及認定上,工作人員、機構及主管機關常有落差,甚至造成員工與機構及不同職種間對立的為管理危機,相信疫情過後各項特異現象會層出不窮。

改善防疫津貼困境的3大建議

發放防疫津貼目的在鼓勵、慰勞工作人員不畏病毒及辛勞付出的美意,卻因作業要點與實際現象落差造成不公平現象,反而埋下日後機構經營的壓力。改善建議如下:

1.各縣、市政府應在疫情趨緩過後,召集所轄機構討論、確認各項問題,送衛福部統一認定或開設Q & A提供機構、縣市政府提問及統一解答,以免工作人員資訊落差產生對立。

2.津貼發放對象只有照服員、護理人員、社會工作人員三類職種,但防疫工作是全體工作同仁共同團結才能奏效。建議獎金發放改以機構為對象,金額以每天確診人數、人力設標、勞動條件計算,累計至確診住民完全解隔為止,計算方式依現行各職種每班獎勵單價做有效的合理分配。

計算公式y= ((9700)X1+(15,000)X2 +(5000)X3),X1以累計確診人數5為進位,X2以累計確診人數15為進位,X3以累計確診人數80為進位,如第一天確診19人津貼金額為( 9700×4+ 15000×2+ 5000×1)=73800元,每天因確診、解隔人數不同有不同金額,累計至完全解隔。

此累計金額再由機構每一位不同職種同仁,依服務時間X工作評價X工作表現、態度=工作績效,分配給每一位參與防疫人員,減少因制度不公平的對立,各項合理公平性之評價元素由機構自行設立,成敗由機構負擔,申請核銷以機構為責任單位,有利行政作業及責任歸屬。

3.以上係針對有確診住民機構的津貼獎勵,但努力投入防疫工作的機構,完全守住沒有確診住民,卻得不到任何獎勵,視為變相懲罰努力投入的機構及工作人員。建議比照衛福部109年5月發布醫院診所藥局及衛生所防疫獎勵金發放原則,針對防疫績效卓著機構,疫情期間沒確診個案依機構照顧人數規模發給獎勵金,未滿50床發給100萬元,50床以上未滿100床發給150萬元,100床以上發給200萬元獎勵金。

人力資源是機構重要資產,疫情是人力資源最大的試煉與考驗,期待透過津貼發放的公平性及職涯學習與成長,促進組織的多元和包容文化,創造機構的組織價值及韌性。

註;y=發放金額、n=住民確診天數、X1照服員係數、X2=護理人員係數、X3=社會工作人員係數。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