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是全球的趨勢,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量能將大增,然而,長照人力資源不足,推估未來3 ∼ 5年缺額將近7萬人,勢必是產業發展的痛點,為此,發行《ĀnkěCare 創新照顧》雜誌的侒可傳媒公司串聯產官學研各界代表,橫跨學校、照顧機構、企業等單位推動成立「照顧產業人力資源大聯盟」,並將在9月邀集各界舉辦就業博覽會。
未來3~5年長照缺額將近7萬人
據統計,2017年長照人數需求逾 73 萬,推估2026年將破百萬(1,003,043人);照顧人力已成長2.55倍,但業界推估,未來3∼5年住宿機構人力缺額嚴重,其中住宿機構核心人力,包括業務負責人、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和社工員等,推估短缺60,081人;而在居家和社區照顧方面,主要人力包含了照顧服務員、照顧管理專員、A個管師和居督,人力缺額約少了8,718人,總計至少需要將近7萬人,攸關整體照顧產業的基本發展。
侒可傳媒正在醞釀成立「照顧產業人力資源大聯盟」,透過異業結合串聯資源,除了提升照顧產業專業形象,同時也解決長照人力不足的問題。結盟串聯宣傳活動已經起跑,6月下旬暖身舉辦長照人力線上論壇,從9月15日至17日開始,也將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中,首度舉辦「創新照顧就業博覽會」,邀請長照相關領域產官學代表參與。
「長照產業的價值要先被看到。」聯盟發起人、長期關注照顧產業的《ĀnkěCare 創新照顧》創辦人李正雄呼籲,長照產業形象需要翻轉,包括長照專業、產業價值、工作環境和服務內容等能否帶來成就和光榮感,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行列。
照顧產業發展 提供人力願景
台灣長照市場無法形成產業規模很大的原因是,過去的長照服務一直侷限在社福思維,讓照顧產業裹足不前。李正雄指出,日本的長照保險費用支出連續3年超過10兆日圓,規模還在持續擴大。以日本為例,年營業額前20大長照業者均是上市櫃公司;反觀,台灣至今尚無長照保險規劃。「超高齡化社會將至,長照走向產業化、規模化、連鎖化是必然的趨勢。」
“ 長照人才在跨異業整合中扮演溝通者和轉譯者的角色 。 ”
未來的照顧產業將跨界整合成產業生態圈,以照顧服務為核心,串聯周邊的軟硬體設備或服務供應商、科技研發等業者擴大發展,透過異業結盟、跨域整合、串聯照顧場域和服務應用、並與軟硬體設備服務連結等,讓照顧產業多元化,人力發展才有未來。李正雄說:「照顧產業人才在跨異業整合中扮演溝通者和轉譯者的角色;由學校培養生力軍進到行業,行業也要端出牛肉和專業,社會地位才會提升,自然形成有遠景且有魅力的產業。」
李正雄強調,長照產業缺乏的是人才,不只是人力。「人才是翻轉產業的關鍵!除了第一線人員外,還要把長照產業當作一般企業看待,提供員工就職的誘因、升遷管道、未來的職涯發展配套;人才才願意為行業奉獻心力,深耕行業共同成長,這樣的思維讓長照在就業發展上具有想像空間。」
打造學校、機構、廠商互助互惠的新關係
人力是長遠的結構性問題,必須整合上中下游並做好每個環節的把關,由於未來長照人力缺額逐年上升,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也提出長照人力荒的解方建議,必須透過學校、廠商、機構三方建立互惠共榮模式。他強調說:「我們要針對學校、機構、廠商作探討,找出長照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如何來創造共享,並從人力需求看機構和廠商如何改變長照過去的舊思維、不彰的效率和新商業模式的改變。」
賴添福說明,學校因少子化面臨招生不足窘境,過去學校設計的課程因產業用不到而造成產學落差,此時若能了解產業需求提供所需的專業人力、技能和研究場域與機構進行產學合作,機構或廠商則提供實習、就業的場域讓學生進到職場;廠商和機構之間則由機構提供數據做為廠商研發的基礎,廠商則提供平台與解決方案給機構,如此一來,三者形成互惠的鐵三角,即能達到三方皆贏的目的。
9/15-17 第三屆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
台北世貿一館 A、D區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照顧產業人力需求分享會
2022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將於 9/15 - 9/17 盛大展開,更多資訊請點此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閱第20期創新照顧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