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 龍建旭
Covid-19的疫情已經持續2年多,雖然現在看似已經脫離疫情高原期並解禁各項限制,但在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的榮景下,仍有一群人在默默努力對抗疫情。
長照機構變隔離病房 人員硬扛壓力大
今年5月初,由於確診人數持續攀升,醫療量能已達到臨界點,中央在多次緊縮住院條件後,改為宣布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採就地隔離,除非有危急狀況,否則不再送醫。一紙公文下來,讓原本專責生活照顧的長照機構突然變成收容法定第五類傳染病的隔離病房。在設施設備、人員訓練、醫療知識都與醫療機構差距甚多的情況之下,長照機構的工作人員匆促上陣,硬是扛下了這個維持醫療量能不崩潰的重責大任。
截至今年7月底,全台確診人數已經超過總人口比例20%,而長照機構當然也無法逃離染疫的命運。根據衛福部110年9月統計,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數總計1,667家,總床數為107,651床,使用率86.1%,換算實際入住住民約92,687人;而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確診通報機構間數達1,604家,確診住民人數為4萬6,675人,也就是約有96.2%長照機構都出現確診個案,而住民確診比率超過50%。
住民確診的比例會較一般人高的主因為住民多有醫療需求,無法避免外出與可能感染源接觸,加上多數長照機構都是多人房配置,一人染疫通常等於全房染疫。另外前面提到的各項資源不如醫療機構則是疫情擴散的原因:在醫院專責病房使用的負壓隔離設備/專屬樓層等對於本來就不是醫療用途的機構來說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於是5月中下旬開始,媒體的目光開始關注到這個議題,聳動的標題「機構住民占每天死亡人數平均約27%」寫出了長照機構每日面臨的巨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外有許多長照機構員工棄守崗位的新聞,國內也曾發生過機構負責人因防疫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憾事;但多數台灣的長照機構與從業人員仍然發揮堅強的意志力及對住民的情感,在資源匱乏的狀況下盡力守住機構不至於崩潰。舉個例子,某長照機構的社工從疫情爆發後就一直努力提供關懷與家屬連繫,直到自己也確診後為了降低工作人力負擔,乾脆直接選擇在機構隔離,在身體稍微好轉後也自願支援各種勤務,從環境清潔到更換尿布都毫不避諱。也有工作人員每周需帶高齡父親洗腎3次,在明知道有危及親人健康的風險下仍然無法捨棄機構的工作夥伴及住民,持續前來機構工作。類似這樣的案例在各個機構屢見不鮮,但他們並不像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從執業起就知道自己必須直接面對疾病的威脅,純粹是在被推上火線時展露出人性光輝的一面。
疫情尚未平息 物資、津貼別再慢半拍
相對於以上令人動容的情操,較令人不解的是,在長照機構將士用命臨危接下此重擔時,相關單位在下此決策時並沒有準備好提供相對應的支援。快篩陽即確診(投藥)的政策慢半拍上路,抗疫最缺乏的基本醫療物資如快篩及N95口罩在許多機構都染疫後才開始發放,獎勵工作人員不顧自身安危照顧確診者的津貼過了許久仍在層層文件審核中;甚至有單位以「輔導」之名,在疫情過後要求機構提供疫情期間的各項文件供查核。
隨著BA.5及各種變異株的到來,也許很快又會有新一波的疫情,希望長照機構在累積了這次的經驗後,能夠將之轉化為未來對抗各種危機的養分。更希望相關單位能看到長照機構及從業人員在本次突然被賦予的角色轉換中付出的極大代價與痛苦,深切的整理各項流程及資源,以便能在事前輔導及事發的當下提供所需的援助。而非讓機構在風暴中僅能自力救濟,事後卻又來檢討查核,流於「有事你處理,沒事處理你」的網路笑話。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加入會員即可收藏文章、產品及供應商